材院记者团 文/黄晓盈
![]() |
【个人简介】徐玉彬,2015级材料学硕士。曾获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优秀研究生干部(5%),曾获校级优秀班干部三次,校级优秀团干部两次。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辅导员,协助组织并举办“彩愿材料节”等系列活动20余场,连续三个学期工作考核优秀。曾获2013 年 11 月第七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高教杯”省级二等奖。曾获2013 年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材料创新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各类院级奖励若干。已经拿到华为offer。
认真做事,收获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其实谈到徐玉彬这个名字,现在大二大三的同学们一定不陌生,这是因为徐玉彬师兄在研究生期间,曾经在材料学院做了两年兼职辅导员。在这两年里,他与学院大一新生打成一片,也成为了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谈到这段经历时,师兄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了沟通能力。“我在当兼职辅导员的过程中,也在学院的大小事务上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拖延了科研进度,但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与老师们的沟通、与学生的沟通,都是一门学问,这段经历对于师兄来说,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也让他收获不小。
有着丰富经历的师兄在工作中不乏团队合作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担任过不同的角色。他曾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面对团队的分工合作,师兄认为,怎样定位好每个成员的角色,发挥每位成员的专长很重要。的确,怎样去把一个团队组织好是一门学问,否则一旦发生意见分歧,整个团队分崩离析,便会很难再去完成一件事情。因此师兄认为,无论在团队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都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不能各干各的。
权衡时间,看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听着师兄对当兼辅的生活的描述,心中难免会有一个疑问,怎样做到在学习与兼辅工作中兼顾,有这个时间吗?师兄只云淡风轻地说出两个字:“挤呗。”正如师兄所说,自己要做的工作会有重要性的排序,如果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去做,那么即使是挤时间,也要把它做好。
谈及如何平衡学习、科研与学生工作,师兄是这样说的:“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吧,就我自己来说,因为觉得自己耐不得做科研时无限重复的烦闷,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所以心里已经有侧重点,在研究生期间主要把时间放在兼辅工作上。”正如师兄所说,明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朝一个方向迈进,不三心二意,专注于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了解专业,找到自己的目标
当问到师兄有什么想对师弟师妹们说的,玉彬师兄笑着说道:“我当兼辅的时候,走访宿舍和大家聊天,发现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做什么的。”他建议同学们多去了解自己的专业,可以多向师兄师姐获得信息,早日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如果想做科研,可以积极参报SRP、国创等科研项目,又或者去找寻老师的帮助;如果想认真学习,就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假如想要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就多去参加学生组织,参与学生工作。渠道有很多,重要的是自己要积极主动去探寻。
师兄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推广员,这个岗位本身与专业没有很大相关性,只有产品本身是自己所学的无机材料。对于专业与就业相关性不大的问题,师兄说,在他看来,学习专业知识时更多的是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许在就业的时候,大学时学习到的知识已经不大记得了,但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是终身受用的。
玉彬师兄的目标并不是一早就定下的,而是在前行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探寻而得出来的。是啊,追梦的路上谁也不能确保航向不会偏,不断修正,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吧!“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就是徐玉彬师兄的座右铭。相信这样一个用心做事的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追梦不止,前行不辍!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