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记每月一星左勇访谈
日期:2017-05-27 浏览量:236

材院记者团 文 葛思含


  



    【个人简介】左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高分子甲班学生,曾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一星级善行100志愿者”称号,由学生工作处授予的“砺行社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3次)、“二星级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曾获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竞赛特等奖(全校仅两位),国家奖学金(2次),万力一等奖学金(1次)、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预赛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第十二届华南理工大学土木设计大赛三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优秀结题(项目负责人);第十六届勤工助学主题征文比赛优秀奖。

 

这世上没有容易的路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

 

平均绩点3.92,保研上复旦,数竞国奖拿到手软。然而谈及自己的学习经验,师兄却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不过采访的过程中,我却无时无刻感觉到师兄获得如此成绩绝非像他说的那样轻描淡写。

 

大一的时候,左勇师兄就确定了日后读研的目标。这之后,他便经常关注考研保研的相关信息,并且时常查看学校学院官网上的最新动态和有关政策,学习、竞赛、科研三手抓,从而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学习时间大概占了我日常生活的百分之七十,但我一般不会选择宿舍自习,一定会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要学好就要静下心来,虽然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其实做得也不够好。”师兄笑着说。

 

左勇师兄在本科阶段曾经作为国创项目负责人完成科研项目。聊到srp,百步梯攀登计划,国创三者的区别时,师兄指出,就他来看,三个项目其实在进行过程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国创在初期准备过程中会多出写申报书的环节,需要查阅很多文献,而且项目中期也会有多次答辩检查,“以我个人经验来看,这些还是很能提升能力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想做什么,就去做,多尝试没有坏处,自己觉得值就行。”这是师兄给大一新生的建议。

 

“其实很多事情,大二大三再让你去做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了。”师兄举了自己在大一时候参加的“善行一百”公益活动的例子,“当时我们需要在路上一个个和陌生人交流,说服他们捐款百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而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也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可能也是凭着大一时候那一股莫名的冲劲和无畏感顺利完成了活动,但是如果现在有这个活动,我可能就会犹豫。因此我还是很庆幸大一时候的自己做出了尝试。”

 

至于大一即将面临的转专业的问题,师兄也说,如果能去做自己兴趣所在的事情当然是好,但如果不能,也不要自暴自弃,至少要在不挂科的基础上,去寻找自己的能力增长点。

 

做好每一天的每件事

 

左勇师兄在大学期间曾经担任班级的宣传和科创委员,“当时微信推送才刚刚起步,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一步步摸索出来这个东西怎么弄,也可以算是对新鲜事物的一种学习吧,过程虽然坎坷但结果是好的。”本着做一件事就要做好的理念,做宣传委员的师兄总是想方设法地将班级宣传工作做得更好一点,“我那时候还经常刷学院官网,争取第一时间掌握学院信息,同时也会把一些高分子科学研究前沿的东西分享给班上同学,供大家学习。”在发现大家对学术类推送不十分感兴趣后,师兄便又开始尝试幽默风趣的推送风格,“反正重要的是将班级特色展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到班级凝聚力,方法是活的。”

 

至于师兄自己丰富的公益活动经历,师兄说这也是一种回馈。“我曾经受过社会好心人的资助,于是现在就想把这份力量传达给更多人。”

 

在大四学习任务没那么紧张以后,左勇师兄听从保研面试时老师的建议,本着挑战自我的精神报名了演讲比赛,“当时我就是看了一些视频进行的学习,也没想那么多,拿奖什么的,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已经学到很多了。”

 

其实不仅仅是演讲比赛,徒步、爬山、摄影……师兄正多维度地拓宽自己的人生广度,去想去做。而有着无限探索精神和目标意识的他,相信是没有什么可以难倒的。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师兄一路走来,沉淀了多少便收获了多少。我们也会一直为这样的左勇师兄加油!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