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阳光,照亮四方 ——记2017年三月材料之星阳光小组
日期:2017-04-17 浏览量:137

材院记者团 文/李信良 葛思含


  


【团队简介】小组共十三人,成员分别是:柳雷、施思婷、钟丹、陈康、张子威、黄晨宇、刘德芳、随维伟、刘习军、朱博、李兆玉、贺凡、李维雄。组员全部来自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各个不同专业的1516级研究生。该小组于2017325日下午两点左右在华南植物园杜鹃园集体游玩时,偶遇一位老人摔倒。情急之下,大家齐心协力,迅速将摔倒老人送往医院,老人也因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真诚地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帮助了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一个老人在你面前摔倒,你会上前帮助他吗?”

近些年,“扶不扶”的话题一再成为社会热议,每个人于此的价值选择也再三经受着集体的道德审判和情义考量。不禁扪心自问,如果这样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又会如何选择?

而现在,关于这个问题,阳光小组给出了标准答案。

采访一开始,柳雷师兄就给我们讲述了事情经过:“那天前一天刚刚下了一天的雨,想着天气刚刚放晴,我就和大家相约一起去华南植物园烧烤玩耍。结果途径杜鹃园时,正碰见那位老人家磕倒在台阶上,捂着嘴鲜血直流,好像伤到了牙齿,而一旁他的老伴因为事出突然,也有点手足无措,于是我们当即上前帮忙搀扶起老人。同行的两个女生负责询问摔倒老人是否身体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并一直不停安抚着老人家的情绪。其他几个男生则是协助做紧急处理,拨打120,联系园区负责人和老人家属。在得知救护车不能进入园区后,我们立即和植物园保卫科进行沟通,成功取得进一步的帮助,得以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而当我们继续追问师兄师姐当时是否有过犹豫的情绪,是否还想过讹诈的可能时,思婷师姐这样回答:“说实话,当时情况紧急,我们并没有想这么多,第一反应是救人要紧。当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后,我们一群人也想过会不会被讹诈,但是也并没有太过担心。旁边毕竟也有很多人看见,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更多,正能量更多。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那你有想过老人事后会特地打电话找来感谢你们吗?”“这个说实话并没有想到。”柳雷师兄笑答,“因为我们也只是举手之劳,并没有放在心上。老人家特地打电话跟我们说自己恢复得很好,并和我们聊了她的家庭情况,问了问我们的学习生活状况。知道老人恢复得很好,我们感到很开心!如果说帮助别人一定要有什么回馈的话,我想不过就是一声感谢吧。”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在采访中,阳光小组的师兄师姐们还给我们列举了一些他们之前碰到的来自陌生人的微小善意。施思婷师姐这样说:“之前在南京读大学的时候,常常会碰到行李太重我一个女孩子搬不动的时候,每到这时,身边总会有陌生人及时向我伸出援手,虽然是小事,却让人在异乡感觉很温暖。”张子威师兄也补充道:“有一次我坐公交车时,恰巧身上零钱用完了,又没处兑换,只能向旁边等车的一个女生借钱,并承诺到时候微信偿还。没想到她最后不仅爽快地借了钱,还不要我再偿还了,当时真的很感动。”

的确,帮人搭把手拿个行李,借个车费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件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帮了当时当境亟待帮助的人的大忙。

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诚不欺我。

结语

其实时下“扶不扶”的困局并不难解,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或许只要像阳光小组的成员一样,在面对时,少一些耽于自身的顾虑,少一些繁复冗杂的考量,多一些青年人的热忱善意,多一些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运用我们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判断就能很好地帮助到有需的人。

笔者也相信,以阳光小组为榜样的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将要扶起的不仅仅是需要帮助的老人,更是社会对于善意的祈愿。

因为有句话说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