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5月30日(星期一)上午8:30
地点:北区科技园国家重点实验室402
报告摘要:白光LED照明因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实现白光发射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蓝光LED芯片加不同色的荧光粉合成白光。稀土掺杂的硅氮化合物以[SiN4]或 [(Si,Al)(N,O)4]四面体为骨架,可形成丰富多变的结构类型和容纳多种阳离子形成复杂的固溶体,为稀土离子发光中心提供了多样化的配位环境,有效降低稀土离子最低5d能级,相应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红移,可满足白光LED需求并改善LED器件性能。我们以稀土铕掺杂的CaAlSiN3, Sr2Si5N8和Sialon基氮化物荧光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晶体学位置可容纳的元素种类和含量,以及对稀土配位环境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获得了N/O和Al/Si成分比例和占位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氮化物中稀土Ce3+/Eu2+的5d能级与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为白光LED用新型荧光粉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附主讲人简介:
刘泉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主任。 1970年1月出生于山东垦利县;1992年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查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8-2000年),副研究员(2000-2005),北京科技大学教授(2005年-)。期间,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STA 研究员(2001.1-2003.1)和访问学者(2003.10-2004.3)。目前研究方向为无机发光材料,主要围绕其化学构造、物理机制和材料应用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迄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多次。 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基)壹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