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好我的大学生活?这个问题从毕业那一天开始就萦绕在我们的脑中,入学那一天父母教导我们,进入大学一定要有个规划,切不可以贪玩。可是忙碌的生活,扩大的交际圈,各种机会蜂拥而至,以及陌生枯燥的基础课程,让我们很快就陷入了迷茫态中……冥冥之中我在心中呐喊:天呐,告诉我该怎样做吧!
有人说“高中羡慕大学及格就行,上了大学羡慕高中居然不及格都行”……被动的生活让我渐渐的意识到世界不是为我而运转。我要做的是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在高考的压力下,本该活泼积极的我们变得冷漠,变得功利,不知何时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模样。所以我想,大学要做的不仅仅是学问成功,更多的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做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放下那种追逐名利的浮躁的心,收起一切情绪,安稳的融入大学的生活。
我们是群居动物,需要的是别人的扶持以及对他人必不可少的依赖,在忙碌的大一生活中,我仍然没有放弃各种社团的参加,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我总是静静的期盼,自己能够遇到一个知己。像俞伯牙与钟子期那样,只为对方弹琴,不用讲话都明白对方的想法,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失败又一起重新爬起。也希望为了一个自己喜爱的团队而贡献力量,每天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实在是大学生活之乐事!
大学生活积极而丰富,快乐而多彩,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有些生涩的新人则实在难以适应,怎么说呢?进来先当头一棒:面试是必过的一关,每当有同学面试回来,都是一副元气耗尽的惨败样子。表现不佳,被“虐”的非常惨。英语课也不再是老师讲我们学的被动状态,而是要不停得站起来说,不停地表现自己,做那些我们从未体验过的事。同时,我们这些家里的主人突然要跟另外三人共享宿舍,宿舍的好姐们之间少不了争吵,有时候我好想哭诉:是谁说大学轻松自在的来着?可是在不停的挣扎中,我们也开始放开自己,大胆的迈出第一步,第二步……自己被逼无奈去总结错误,潜力大概就是这样逼出来的。于是我总结出一句话:大学里不旷一堂课,修好自己的学分,也是一种坚持跟努力,更是一种不容易呀。
当然,大学,所谓做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学习肯定是主旋律。这时候的学习跟高中又有了很多差异。我们要去观察每本枯燥繁琐的基础课程,它偏向于怎样考试,要掌握什么方面的知识,而不能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的学习,否则累个半死也不见成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习习惯要自觉养成,哈佛大学凌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学习,好好充实自己,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一定会越变越好!
大家的出路是考研?还是出国?还是创业?或者提前步入社会?作为一个新人,我暂时不了解自己的出路是正常的,可是,大学生活,我并不想缠绕这些问题,我更想做一个个性的人,一个坚持自己的人。曾经的我用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被人际关系困扰着每一秒的心情。现在我不想成为随大流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演说家,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文学家,更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人人看好的留学生。我喜欢用自己平实的笔墨去书写一个包含深情的文章,尽管没人看得懂。我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每个人,尽管有人误解我。我还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尽管大多数人选择漠视我。
人一生可短暂了,大学四年更是可短暂了,所以我不想逼自己变成一个所谓不择手段去抓机会,实则不注重道义的人。我不愿为了适应刻薄的人,让自己成一颗墙头草。那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我更想凭着自己卑微的身躯,靠着自己宏大的理想,坚定而又雄壮的过这大学四年。趁着年轻的我并不懂得什么叫世故圆滑,就去做一个充满棱角又充满想象力的人!
有人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这句话是在讲爱情,从我的见解来看,这句话是在教导我们这些有志青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学长学姐们说:“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风,慢慢的却发现自己是随风而动的草。”我不想在4年后发现自己只是那一颗不起眼的草,因此要把握现在,创造未来。
大学生活怎样过?大学生活就那样过,有目的,有计划,一切行动又都是自己所爱。This is my life,这就是一场无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