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兼职攻略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7-02   浏览次数:444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依旧严峻,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在校大学生都选择校外兼职作为增加自己将来就业的砝码,做兼职的同学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新兴群体。而一些非法兼职机构也正是瞄准了同学们的这一心态,趁机在人才市场或相关网站上发布虚假信息来设下一个个兼职“陷井”。

    陷阱一、黑中介的存在

     社会上仍存在大量不规范的中介机构,这些不良中介一般具有以下几种特征:①没有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过期;②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③非中介机构,却也在经营其他项目时兼营中介。④机构设备简陋,无正规中介费用的发票。此类“黑中介”利用学生涉世未深、求职心切,或夸大事实,或无中生有,以“某某企业急招兼职者”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收取中介费。一旦交完费,“信息”则遥遥无期,或者找几个做“托”的单位让学生前去联系。几趟下来,学生打工热情锐减并对社会实践感到一片茫然。

策略建议同学们找校外兼职一定要到有资质、口碑好的合法职介中心。进门要看该职介所是否有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只有具备这两个证的职介所,才可以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建议华工同学们最好留意下我们勤工助学中心网站的兼职信息,中心全心全意为华工同学们服务并最大程度地维护同学们在兼职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我们中心网址:http://student1.scut.edu.cn:8880/newtemplate/index.jsp?parentID=66

 

     陷阱二、不法单位抵押金的收取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收取不同金额的抵押金或收取身份证、学生证作为抵押物。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比较轻松的岗位或以优厚的报酬等作为诱饵吸引大学生,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或者其他一些费用,如服装费,建档费等等即可上班。但往往学生交钱后,招聘单位又推托目前职位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

     策略用人单位私自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更不能扣留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作为抵押物。学生在求职时要加强法律意识,以法规为依据,对违法行为予以拒绝和揭发。同时,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充分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陷阱三、娱乐场所以高薪招工为幌子,危害学生利益

     有的娱乐场所以特种行业的高薪来吸引求职者。工种有代客泊车、侍者,有的甚至是不正当交易,年轻学生到这些场所打工,往往容易误入歧途。

     策略:学生还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专家建议,中专、高中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超市、商场做商品促销或到快餐店做服务生,不太适宜选择去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打工;大学生可以选择的打工面比较宽,但在一些娱乐场所打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陷阱四、网站或BBS上发布大量的虚假招聘信息

     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提供兼职信息的网站和BBS板块,由于网络虚拟性的存在,所以虚假信息也就无法避免。再者一些不法之徒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求应聘者通过网络进行思维性工作。但在学生们依样做完后,却如石沉大海。其实学生的这些劳动成果已经被利用了,但在网络上很难取证,这个空子又被这些不法之徒钻了。

     策略:学生要提高警惕,不要百分之百信任网络上的兼职信息。要多找一些正规的或相对官方的网站,对于内容过于简单而高薪的信息要自觉剔除。女生初次面试最好需要结伴而行以免上当受骗。而对于通过网络进行思维性工作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好工作协议。

     陷阱五:传销骗人有向大学校园蔓延之势

      社会上有许多人以销售人员的名义诱骗学生去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上当之后又往往骑虎难下,最终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笔钱。

      策略:其实,正规公司招聘从来不让求职者掏钱,即使是对暑假打工的大学生也有专门的规定,不存在付钱之说。同学要提高对传销的认识,意识到传销的危害性,积极杜绝传销。对于明显的传销性质的工作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陷阱六:培训诈骗已初步行成

     “招工单位”要求应聘学生在“上岗”前先进行培训,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掏腰包付培训费。但往往是培训进行后则以尚无工作等借口推脱学生。更有甚者在收取培训费后连所谓的“培训班”都尚未开班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策略:对于以上所说的学生自掏腰包付培训费的工作,同学们要慎重考虑,一般正规的用人单位都不会以开培训班为名收取培训费用。

     以上就是勤工助学中心对于同学校外兼职存在的几个问题的策略和建议,最后本中心给您的温馨提示是:课余打工无可厚非,但必须正确对待,学生学生为学而生,学习依然是学生的主业,切不可因兼职而忽略或影响了主业的完成。另外也不要盲目追求高薪而忽视了自身的人身安全。兼职不仅仅是挣钱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兼职的过程中不要被高薪和虚假信息蒙蔽心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在兼职途中一帆风顺,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