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1-16 浏览次数:1048 |
作 者 | 篇名 | 期刊 | 年代卷期 | 类别 | 余军,朱新力 | 法律责任概念的形式构造 | 法学研究 | 2010,32(04):159-171 | Ⅰ类 | 陈年冰 | 论我国地方土地立法 | 学术研究 | 2010,(12):53-58 | II类 | 冯健鹏 | 从“地方法制”到“法治下的地方”——全国“法治进程中的地方法制建设”专题研讨会综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10,16(3):154-160 | II类 | 葛洪义 | 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自地方法制视角的观察 | 中国法学 | 2010,(02):51-58 | II类 | 葛洪义 | 法律方法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010,16(3):125-132 | II类 | 葛洪义 | 中国法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 | 光明日报理论版(4.5千字) | 2010年02月09日 | II类 | 官欣荣 | 破解“商事通则”立法迷局的开放式新进路 | 法学 | 2010,(08):23-30 | II类 | 刘国臻 | 论我国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目的之边界 | 中国行政管理 | 2010,(9):33-36 | II类 | 张友好 | 论证明妨碍法律效果之择定——以文书提出妨碍为例 | 法律科学 | 2010,28(5):108-114 | II类 | 陈年冰 | 大规模侵权与惩罚性赔偿——以风险社会为背景 |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10,40(6):154-160 | CSSCI | 董文蕙 |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探究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37(2):109-112 | CSSCI | 葛洪义 | 地方法制的意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律化、制度化问题初探 | 学习与探索 | 2010,(1):75-79 | CSSCI | 葛洪义/李晓辉 | 我国法律方法的三个逻辑前提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9(2):42-46 | CSSCI | 官欣荣 | 我国《公司法》引入利益相关者条款的思考——“强制+授权”的分类规范治理模式 | 政治与法律 | 2010,(7):71-80 | CSSCI | 贾海龙 | 世界贸易体制的外溢 | 国际经贸探索 | 2010,26(10):28-32 | CSSCI | 刘长兴 | 碳减排的社区参与机制 | 环境保护 | 2010,(11):20-22 | CSSCI | 刘长兴 | 环境损害赔偿法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10(3):75-80 | CSSCI | 刘汉霞 | 反敲诈的税收征管激励机制设计 | 税务研究 | 2010,(1):88-91 | CSSCI | 彭世忠/孙伟锋 | 解构地方法治的中国语境 | 求索 | 2010,(9):144-146 | CSSCI | 滕宏庆 |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民权利保障研究 | 求索 | 2010,(10):178-179 | CSSCI | 徐清飞 | 法治与民生:地方法制的一种分析框架 | 学习与探索 | 2010,(1):92-94 | CSSCI | 杨雄文 | 知识产权评估基础理论解析 | 知识产权 | 2010,20(1):24-30 | CSSCI | 喻磊/郑婉婷 |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机制的构建 | 江西社会科学 | 2010,(7):181-185 | CSSC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