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魏海燕
浏览次数:145
时间:2020-05-20
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许晋硕
在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这篇文章中,我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和今天的我们类似的踌躇满志,夹杂着对未来之不确定的丝丝忧虑。但即使时在尚未涉足社会的时候,马克思就已经对职业选择有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话语中,既有着青年人特有的青涩、激进、斗志昂扬,又有超越年龄乃至当时绝大部分人的思想高度。他所思考的问题,亦是我近年所思考的。读这篇文章,犹如在和大哲人对话,亦像和极其优秀的同龄人一起探索人生道路。
社会中的职业多得数不清,有很多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不少值得炫耀,还有很多确实很高尚。我也曾幻想着一些看起来极其优越的职位,希望能有突破边界的成就,但我在这样想时,有多少虚荣心的成分?我后来的反思也表明,我是“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了。但是,“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何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马克思此时还不知道,也许此段手稿遗失了。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我所知道的是,马克思在这之后尝试了法学,哲学,报纸编辑等多个领域,虽然他做的具体工作变了,但不变的是他一直在深刻地思考,饱读各个学派的著作,并且深入社会不断调研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来进行批判,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创造性地建构了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结合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这正是历代共产党人的生存法宝。
跳到文末,虽然关于研究抽象真理的职业那段是以一种极其客观的语言论述的,但我可以看到马克思此时已具雏形但仍略有疑虑的职业选择:进行抽象真理的研究!也许他当时也曾担心自己“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但当时的马克思已然心怀高度的社会感,充满对真理的饥渴,决心通往伟大,从而无惧困难,不怕自身的局限:“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他如是说,决心突破自己通向伟大,为全人类奉献终身,于是他的幸福会成为全人类的幸福。他做到了,他的事业引领了后来的社会主义事业,高尚的人在他墓前洒下热泪。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人没有个人利益。”因为共产党人为全人类的福利奋斗,“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从而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历代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才使自己有不断趋于完美的澎湃动力,在扑朔迷离的当代社会中坚守一种情怀,一份初心,为“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极其敬佩的,也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但是,贡献有大有小,马克思也客观的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这样的后果——妄自菲薄,会像毒蛇一样啮噬我们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各种职业的实质。我非常同意马克思对于最有尊严的职业之论述。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工科生,我非常渴望能够“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探索科技的边界,为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马克思的警告亦时常萦绕耳畔,我会害怕自己不能称职,而这会鞭策我不断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
我相信,关于职业选择是没有完美的答案的,但前人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那就是坚持理想,理论结合实际地学习,实事求是地奋斗。在这个纷繁复杂地世界中稳住理想,保持内心的安静,可以产生伟大壮丽事业的安静。不要忘记在这个夜晚敲下的这些激昂的文字,坚持为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终身。这样的想法,如于歆杰教授所说:“对你求解微积分习题其实也没啥帮助,但是,当你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会有不同,当然最终的结果也会有不同,而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也许我们最后具体从事的事业会和预计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坚持下来后我们会发现其本质不会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