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新能源领域导师发展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揭牌新能源领域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会议由学校研究生院和电力学院联合举办。学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许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中国科学院院士马於光,中国工程院院士吕俊复,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孙宏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严俊杰,贵州电网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国沛,广汽集团副总经理严壮立等出席会议并揭牌。
唐洪武校长致辞
唐洪武在致辞中指出,为加快实现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华南理工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具有示范效应的新能源领域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是着眼“国之大者”、立足办学大局、面向长远未来施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将以中心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强化实践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实际契合度;进一步加深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合作,在“研究真问题”,探索“真解决问题”中实现精准对接,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面向卓越发展要求,把办学体制、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领域的改革贯通起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揭牌仪式
新能源领域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挂靠学校研究生院,承担新能源领域行业导师选聘、校企导师培训体系建设、交流平台搭建、专项项目实施、发展跟踪评价、先进典型选树、发展平台支持等职责。中心致力于汇聚校企顶尖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力量,强化校企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产业化的需求凝练成科学问题融入课堂教学,重构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推进有组织人才培养和有组织科研深度融合,解决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等难题。后续,在服务学校及合作企业基础上,中心将承接教育部试点建设国家级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任务,整合国内相关领域伙伴高校和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打造国内新能源领域校企导师发展培育高地。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环节,李立浧围绕“双碳”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对研究生导师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进行报告,分享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的实践经验。严壮立分享了广汽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在人才协同培养、构建产业与人才互兴生态方面的经验。吕俊复指出,新能源领域学科深度交叉,工程硕博士的培养过程要与工业界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学术前沿相结合。吴国沛表示,贵州电网公司积极与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未来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持续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许勇在报告中介绍了新能源领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华工模式”,指出学校争当“关键领域工程硕博士培养的先锋”,走出了一条具有华工特色的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创新之路。马於光以显示技术的变革历程为脉络,分享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因材施教,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
聚焦研究生培养主题,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张品佳、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董旭柱、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强钢、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黎静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荆朝霞分别作报告,主题涵盖“清华大学电机系工程博士培养交流”、“产教融合有组织科研支撑的研究生培养”、“‘三融三实’校企协同育人——重庆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长效机制探索——低碳能源领域为例”等方面。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湖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图文/研究生院、电力学院 审核/苏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