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学院名誉院长李立浧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在大学城音乐厅为我院2023级新生、2022级转专业学生共500多人讲授《电能的生产和利用》第一课,电力学院副院长郝艳捧教授、副院长荆朝霞教授、阳林副教授、系主任李海锋教授、系副主任刘刚教授、系副主任季天瑶教授和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授课。
《电能的生产和利用》是电气类本科生的新生研讨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必修课,第一课由李立浧院士开讲,再由各团队负责人领衔围绕10个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八十多岁的李立浧院士中气十足,讲授了长达70分钟的题目为“电网技术变革与新型电力系统”的精彩报告,内容包括我国电力和电网发展状态、能源变革对电力和电网的影响、电网的技术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和柔性直流输电、信息化对电网发展的影响、新型电力系统核心要义和未来能源电力技术变革,等等。李立浧院士结合几十年来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经验和科技攻关经历,对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体系,向同学们呈现了一场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技术盛宴,引发了同学们的诸多思考。
同学们抓住与李院士零距离学习的机会,在交流环节踊跃提问。例如,我国电网的技术在国际上的水平如何?第一条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作用和意义何在?广东的新能源有哪些?如何看待强电与弱电的学科?能动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如何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作用?等等。李立浧院士结合几十年来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科技攻关经历一一耐心回答,既有攻坚克难的奋斗经历、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已经取得的重大技术成就,也有国家和广东省的能源和电力规划,鼓励同学们学好基础理论课程,开展学科交叉领域技术创新,将自己的学习、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为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美好中国贡献力量。
院士作为我国科学研究最高成果的代表,其科研经历对本科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兴趣。李立浧院士走入本科生课堂,是电力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强化科教融汇、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课程的充分体现,对打造一流课程、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文/阳林 审核/苏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