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之星:李子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趣为师不负韶华

发布者:许中华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519

20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李子锋同学被评为“电力之星”在他的“成星”路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他的不懈追求;以兴趣和执着为友,是他勇往直前的无限动力。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潜心钻研科研竞赛项目,坚持不懈排除万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科研路上,与兴趣、执着和朋友相伴

谈及如何走上科研之路时,李子锋表示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研究嵌入式硬件软件,在高考也是根据这一兴趣填报学校及相关专业志愿。大一开始李子锋就积极主动运用课内外之所学,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并参一些与兴趣相关的竞赛和活动。他表示,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实践中,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但李子锋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时,他便遇到了双重难题。技术上,由于竞赛融合了机械、电路、算法等多方面的知识,但团队中缺乏精通机械方面知识的队员,面对这一瓶颈,他选择自学机械学,以绝不放弃的毅力完成对机械学陌生到精通的跨越;在心理上,当时正值大三的李子锋正面临着竞赛和考研的高压,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面对困难李子锋沉着冷静有条不紊,最终顺利完成比赛获得国家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李子锋认为,加入智能车实验室,不仅使他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其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此外,李子锋还参与谢从珍教授的学生研究计划(SRP),最终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团队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研究的想法真正落实至工程实际。因为从完成设备设计到现场安装调试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验过程,需要团队各部分共同协调。他说“我们SRP小组与老师和师兄们一起协调合作,通过前期的技术调研,我们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案,随后不断调试迭代算法,一步一步地将我们的想法做成实物在这一过程中我投入了许多精力,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在成功路上,不惧遇到困难,怕的是没有执着于解决困难的心。


主动探索,为心之所想付出行动

“不能死读书,争取在课堂上吸收知识课后及时巩固知识点。这是李子锋在学业和科研竞赛中取得平衡的经验在学习方面,李子锋不畏挫折和困刻苦专研理论知识,在不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避免无效学习。对于竞赛和科研,他认为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李子锋本身对编写代码、研究电路板很感兴趣,所以学习之余,结合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投入精力和时间

李子锋分享其应对去年十月竞赛和考研抉择带来双重压力的经验。首先是沟通与合作,主动和队友商量讨论,结合各自的情况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是利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及释放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他通过运动,让自己充满活力,以至不被压力击垮。最后是做一事专一事,始终做到专心致志,他说:“在面对压力之时,我们要专注于目前能做的,并做到最好,这样就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在面对重重压力时,李子锋毫不退缩、积极应对,最终通过科技竞赛赋分4.7分以专业第七的排名获得保研资格,科研和保研均取佳绩。

“大学时光是美好的,但是这四年也是紧张且快节奏的,以下是我对于个人发展的一些见解第一,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你得自己逼自己学,就先学好课内的课程,提高GPA和名次,因为大学成绩单就是你的硬实力。第二,你还要主动去探索,去广泛的参加和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竞赛,从中深挖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在宿舍不断地埋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重点在于主动,相比初高中的学习,大学更需要也会一直需要这种品质第三,对于那些已经有了目标同学,就要为之不断付出努力。为自己热爱而执着,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状态了。这是李子锋对于师弟师妹们的恳切寄语,是深深的激励,更是一名刚刚跑完一场马拉松的电力学子向即将接棒奔跑新一轮马拉松的电力学子们的深情期望。激励同学们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教室、走向兴趣之地;期望同学们在电力的竞赛场上赛出真我,不断成长,赓续电力荣光。

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宝贵的大学时光中,李子锋把握青春、抓住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那样“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李子锋以坚忍不拔之志在科研之路追梦逐梦,绽放光彩,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附录:

李子锋,男,2018级电气工程一班,现已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在校期间,始终秉持“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2020-2021年,作为第一成员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作为第三成员荣获第一届“大湾区杯”粤港澳金融数学建模竞赛金奖、作为第一成员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科研项目《输电线路塔线体系态势监测装置研究》,以同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题以第一作者申请专利《一种输电铁塔状态检测装置》;2019-2020年,作为第一成员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作为第六成员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三等奖;2018-2019年荣获华南理工大学费斯托奖学金;2018-2019年荣获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称号。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九号楼 邮编:510641  粤ICP备05084312号

联系我们 公务邮箱:x2dl@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