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之星】——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团队“七件套”

发布者:吕晓婷 发布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949

 
  • 1/5
  • 2/5
  • 3/5
  • 4/5
  • 5/5

一个团队因为他所获得的奖项被我们所熟知,但对我们产生深刻吸引的往往是那个团队所秉承的信念。“七件套”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是彼此相互配合的零件,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坚守着他们共同的信念“不断超越、共同进步”。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到了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的现场,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的殊荣。本次,我们有幸邀请到团队的负责人之一─2015级本科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陈旭涛,跟我们分享他们团队的经验。

据悉,他们为了此次的节能减排大赛,从寒假便着手准备,他们一起熬夜,一起修改方案,一起心惊胆战,一起欣喜若狂,一起制作了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作品——《基于磁振耦合式无线充电的全自动电缆隧道巡线机器人系统》。

跟其他团队一样,“七件套”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和短板。在队长于宙的协调下,他们确立分工,各司其职,完成软硬件的应用、PPT制作以及产品外壳建模设计等。队长于宙具备了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团队的领队他也总是考虑周全。队员石剑涛,思维开拓,在团队作品雏形完成准备参加比赛时,他又颇为创造性地提出从系统层面来展示整个作品,使得作品的立意高了一个层次。队员盛治港擅长电磁兼容仿真以及产品外壳设计,于整个作品技术实现中的仿真设计至关重要……

“七件套”的成员在组队之前虽然就是一群彼此熟悉而又投机的好友,但是每一个参加过比赛的人都知道,在参赛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涵盖知识理论、建模技术、实际操作、团队沟通等各个方面。但是在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们的队伍总是能够做到有效沟通。陈旭涛说他们不怕分歧,不怕瓶颈,因为他们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据了解,在比赛中最困难的时刻是在国赛答辩的前夜。虽然他们很早就开始准备,但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时间依旧很紧迫,而要展示的许多东西都还不够完善,再加上团队中除了于宙和陈旭涛,其他成员都没有太多的比赛经验,他们显得格外紧张。但是他们一想到长期以来一起修改PPT、说明书,制作演示视频,准备演讲等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觉得不管压力多大,不管面对任何的未知,都要奋不顾身尽己所能。

此外,陈旭涛还分享了一个小插曲。在校赛决赛的前一天下午,他们在对装置做最后的检查工作中,发现了一个重要模块的数据线接口竟然脱落。当然,这是个很不幸的意外,他们一瞬间彼此都慌了神。这次,于宙通过冷静的分析判断后,采用另一种杜邦线接法修复了装置,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一关。

陈旭涛说,这样的小困难在整个比赛中遇见了许多,每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无论是熬夜赶工,还是突发情况中奇思妙想,都让他们更加坚信坚持不懈去努力奋斗的力量。

“我们当时对自己也没有非常高的期望,想着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好,没想到上天还是眷顾了我们,可能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吧。”“七件套”就是这样一个优秀团队,队员彼此间相知相惜,在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成长,他们一路披襟斩棘,一步一个脚印让彼此见证着更好的自己。

附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

“七件套”

【作品名称】

《基于磁振耦合式无线充电的全自动电缆隧道巡线机器人系统》

【作品简介】

从保证供电安全可靠与提高巡线效率入手,贯彻了智能电网的相关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振耦合电能传输原理的全自动电缆隧道巡线机器人,通过不产生火花的非接触式的方式对机器人进行无线充电。基于该机器人建立了全自动电缆隧道巡线机器人系统,实现全自动不间断巡线,同时减少停电时间,保证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作品实现了对于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的接力充电,可以极大的提高巡线的效率与安全性,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具有可持续性和推广性。

采访/苏晗辰、黄俊轩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九号楼 邮编:510641  粤ICP备05084312号

联系我们 公务邮箱:x2dl@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