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人】永不止步的电世界行进者——访学院关工委刁士亮老师

发布者:孙云飞 发布时间:2016-03-17 浏览次数:475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从电力中来,到电力中去,刁士亮老师为国家电力的发展,为华工电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奉献了青春,也奉献了花甲岁月。从意气风发时对“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的抉择,到风华正茂时在国家电力系统科研工作中的参与;从壮年时期为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力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到退休后曾挑起过电力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大梁,电,成为他一生的挚友,让他在电的世界里翱翔。


求学之路艰辛亦行

    19495月,广东四大名县之一的龙川县响起了解放的号角,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解放的县,而生于兹长于兹的刁士亮老师也踏上了前往龙川一中的求学之路。回想高中生涯,刁士亮老师不禁感慨:“当时学生很少,不是因为很难考上,而是很多人不去考。我家在农村,从家里到学校要走70公里,一个学期开学时从家里挑了大米、干菜走上一天半才到学校。

高中毕业后,刁士亮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中南五省工科实力最为突出的华中工学院。当问及专业的选择时,他笑道:“实际上当时是跟潮流走。刚刚解放时我们学习苏联,口号是‘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一位怀揣着建设新中国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从此便搭上了通往电世界的列车。


奋斗之年硕果累累

    五十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为国家工业建设提供能源动力的电力行业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从华中工学院毕业留校工作不久,刁士亮老师便参加了由电力部电科院和清华大学电机系主持的交流计算台(电力系统研究分析的大型精密仪器)的研制工作。这一项工作结束后,他又在华中工学院成功主持研制了新的交流计算台。由于出色的工作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他先后获得了湖北省社会主义建设红旗手称号、省政府的通令嘉奖、湖北省和全国文教方面先进工作者的殊荣,出席了湖北省和全国文教方面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刁士亮老师的工作成果,在七十年代对国家交流电压等级的论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而后的西电东输工程更是至关重要。当谈及这一研究成果,刁士亮老师也为此感到自豪:“以前日本人在东北搞电力输送,修建了一个丰满水电站,电压等级是154千伏。后来苏联把电压等级改为220千伏,这个论证是五个苏联专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手工算出来的,但是我们两个人用了三天时间就算出来了,就是用交流计算台。


    此后,国家走进了文化大革命阶段,这一时期文教工作受到了极大影响,这让作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建设者的刁士亮老师惆怅不已:“六六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什么工作都停止了,我们都下到农村,那时的教师被称为‘臭老九’。”这位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教师,至今也忘不了那时的艰苦生活和对教师工作的渴望。


    打倒四人帮后文革结束,对家乡的思念让刁士亮老师选择回到广东。他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电力系时,主讲电力系统方面的课程,丰硕而优秀的教育成果为电网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并因此荣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奖。细细回想,他坦言:“我一直是教电力系统,我在这方面的教学是有优势的,有亲身实践的经验和体会


    刁士亮老师还是终身学习的标杆。为了继续学习和直接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年过半百的刁士亮老师在没有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开始了英语的学习,参加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世界银行支持的第一批项目,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加拿大进行学习科研。“我跟新中国一起成长,初中时解放了,在大学里大家都是学俄语,后来学英语就很困难。那时条件比较艰苦,机会也很宝贵。

正是这样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努力,刁士亮老师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光发热,他的主要事迹被收录在了《中国专家大辞典》、《广东高级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等名录。


电院之情暖及师生

    从教学和科研岗位退休后,在学院的邀请下,出于对学生、教师和学院发展的关心,刁士亮老师先后担任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常务副主任。期间对学院的青年教师作了调研工作,写出了《关于年青教师成长的调查报告》。他谈到:“教师对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像清华大学,在我看来,它厉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它的仪器设备好,二也是更重要的,精英教授很多,很多老教授是留美、留苏回来的。


    刁士亮在关工委期间,有规律的同学生和教师开座谈会、组织退休教师给年轻教师听课和评价,关工委的工作在刁老师的努力下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大家的赞许。为此,他在2004年和2006年两度荣获学校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


    刁士亮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读书,要读出心得,做到读过的我懂,这是第一步。另外,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好能够学会计算机编程这一类的技术。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学会写论文,将来工作是需要的。在大学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利用各种可能去学习。


心怀建设祖国的理想,他推开了电世界的大门;情牵莘莘学子的明天,他行走在教育工作的大道。在条条皱纹间,是炯炯有神的双眼;在句句谈吐中,是灵动活跃的思想。刁士亮老师以他默默无闻的工作,镌刻着电力大书的篇章。(图/文 电力学院本科党建职能部门 晨曦服务队 黄健昂、黄启文)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九号楼 邮编:510641  粤ICP备05084312号

联系我们 公务邮箱:x2dl@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