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5101052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

Computer Network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64 实验学时:16实习学时:0其他学时:0

学分

3.5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授课语言

英文授课

先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概论,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并能够用这些知识表述计算机工程问题,并建立具体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求解

2.3 能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通过文献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3.1 能够设计满足计算机复杂工程特定需求和功能的系统、单元(部件)或计算机系统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5.3能够开发或者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仿真和模拟计算机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 要求学生掌握互联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协议。主要包括网络相关术语和协议(TCP/IP协议)、网络标准、OSI参考模型、局域网技术(重点以太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功能,重点学习网络层内容,包括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培养网络编程、网络抓包工具、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及其新技术和新发展,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概述  4学时

 1.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0.5学时

 1.2 网络硬件0.5学时

 1.3 网络软件0.5学时

 1.4 参考模型 2学时

 1.5 网络标准化0.5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了解掌握网络历史和发展、网络类型、对等通信、封装、参考模型。

重点:参考模型及两种参考模型的比较

难点:封装的概念以及参考模型。

  1. 物理层 6学时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1学时

 2.2 有导向的传输介质1学时

 2.3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2学时

 2.4 移动电话系统2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传输介质、PSTN结构、干线复用技术、调制解调技术、CDMA原理、1G/2G/3G移动电话系统

重点:干线复用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传输介质

难点:CDMA、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

  1. 数据链路层 6学时

 3.1 数据链路层设计要点 1学时

 3.2 错误检测和纠正 1学时

 3.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 1学时

 3.4 滑动窗口协议 1学时

 3.5 协议验证 1学时

 3.6 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 1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成帧方法、检错纠错方法(海明码、CRC)、数据链路层的6个协议、协议验证方法、HDLCPPP

重点:可靠传输的保证技术,主要包括肯定确认重传、载道确认等、回退n帧、选择性重传等、纠错码、检错码

难点:成帧方法、海明码、CRC、滑动窗口协议

  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6学时

 4.1 信道分配问题 1学时

 4.2 多路访问协议 2学时

 4.3 以太网 2学时

 4.4 数据链路层交换 1学时

课程要求:掌握信道分配方法、多路访问协议(ALOHACSMAWDMA)、以太网技术、数据链路层交换

重点:信道分配方法、CSMA/CD、以太网技术、网桥原理

难点:各项多路访问协议

  1. 网络层   16学时

 5.1 网络层设计要点 1学时

 5.2 路由算法 6学时

 5.3 拥塞控制算法  1学时

 5.4 网络互联  4学时

 5.5 internet上的网络层  4学时

课程要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路由选择算法、OSPF协议、RIP协议、拥塞控制策略、网络互联技术、IP协议、

重点:路由选择协议、IP协议

难点:路由选择协议、IP协议

  1. 传输层  6学时

 6.1 传输服务  1学时

 6.2 传输协议的要素  1学时

 6.3 internet传输协议-UDP  2学时

 6.4 internet传输协议-TCP  2学时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输层的主要功能、TCP协议、主要包括段格式、传输技术等,UDP协议

重点:TCP及可靠保证传输技术、Socket编程技术

难点:TCP协议、UDP协议

  1. 应用层  4学时

 7.1 DNS域名系统  2学时

 7.2 电子邮件  1学时

 7.3 万维网  1学时

课程要求:要求学生掌握DNS系统、域名解析方法、资源记录、电子邮件传输、万维网、HTTP

重点:DNS域名解析、电子邮件

难点:DNS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包括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 实验一:DLL协议验证(2学时):要求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源码编译、运行,验证链路层的前4个协议,提交实验报告。

  • 实验二:抓包分析(2学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windumptcpdump,分析ARP请求应答中的数据报文内容,解释重要的字段,提交实验报告。

  • 实验三:网线制作和路由器基本操作(4学时):要求学生学习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学习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提交实验报告。

  • 实验四:socket编程(8学时):要求学生利用socket编制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运行,提交实验报告。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MOOC教学、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等为主。

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比例为:

平时课堂表现:30%

实验考评:30%

期末考试(闭卷):40%

教材及参考书

现用教材:()Andrew S. Tanenbaum()David J. WetherallComputer Networks Fif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资料:

[1] ()Larry L.PetersonBruce S.Davie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Fif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Behrouz A. ForouzanFirouz MosharrafComputer Networks: A Top-Down Approach,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制定人及制定时间

王昊翔,201910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5101052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英文名称

Computer Network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64实验:16上机:0

学分

3.5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授课语言

英文授课

先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概论,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本课程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如下贡献: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并能够用这些知识表述计算机工程问题,并建立具体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求解

2.3 能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能通过文献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3.1 能够设计满足计算机复杂工程特定需求和功能的系统、单元(部件)或计算机系统研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5.3能够开发或者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仿真和模拟计算机工程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

完成课程后,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

  1. 要求学生掌握互联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协议。主要包括网络相关术语和协议(TCP/IP协议)、网络标准、OSI参考模型、局域网技术(重点以太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基本功能,重点学习网络层内容,包括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培养网络编程、网络抓包工具、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及其新技术和新发展,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主要仪器设备与软件

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实验模拟系统、wireshark

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每项实验一份报告。

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成绩比例为:

考勤和MOOC线上作业:10%

平时实验:20%

期末机试:10%

期末考试(闭卷):60%

其中实验部分主要进行现场检查,实验报告检查。

教材、实验指导书及教学参考书目

[1] ()Andrew S. Tanenbaum()David J. WetherallComputer Networks Fif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Larry L.PetersonBruce S.Davie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Fifth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Behrouz A. ForouzanFirouz MosharrafComputer Networks: A Top-Down Approach,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制定人及发布时间

王昊翔,201910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内容提要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每组人数

主要仪器设备与软件

1

DLL协议验证

2

要求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源码编译、运行,验证链路层的前4个协议,提交实验报告。

验证性

必做

1

计算机

2

抓包分析

2

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windumptcpdump,分析ARP请求应答中的数据报文内容,解释重要的字段,提交实验报告。

验证性

必做

1

计算机、Wireshark

3

网线制作和路由器基本操作

4

要求学生学习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学习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和组网实验,提交实验报告。

设计性

必做

2

网线,网线夹、路由器、交换机等

4

socket编程

8

要求学生利用socket编制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运行,提交实验报告。

探索性

必做

1

计算机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序号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职称

学院

育人目标

教学特色

预期成效

20

计算机网络-全英

许勇

副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1.实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机融合;2.激发学生“实干兴邦”的爱国奋斗精神。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互联网的成长与发展、新时代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机遇与挑战两大主线,呈现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

1.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2.结合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