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团簇化学的力量:从头脑多巴胺到工业指南针
报告人:沈慧教授,内蒙古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8日(周日)16:00-17:0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 环境楼B4-215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参加!
报告摘要:
团簇化学作为桥梁纳米科学与宏观物质世界的关键领域,展现出非凡的调控能力与应用潜力。团簇化学的力量,在于其既能提供“头脑多巴胺”般的思想启迪,也能成为指引具体产业发展的“工业指南针”。在基础科学层面,它通过精确操控原子与分子的微小聚集体,揭示了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演变奥秘,其奇特性质不断挑战和刷新我们的认知,如同为科学家们注入思想上的多巴胺,持续激发着前沿探索的灵感与热情。与此同时,这门学科也绝非束之高阁的理论。它以强大的应用导向,为解决现实工业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例如,通过团簇可以从分子水平认识纳米材料的表界面配位化学,能够从根本上优化抛光粉材料的性能与制备工艺,为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针”,最终推动制造业的升级与革新。由此可见,团簇化学正以其独特的双重价值,连接起基础研究的突破与产业技术的变革。
报告人简介:
沈慧教授于2022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郑南峰院士。同年9月,他通过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人才项目加入赵东元院士领衔创建的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北方稀土-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稀土材料研究校企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他曾获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沈慧教授主要从事纳米金属有机化学(Nano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研究,致力于将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概念、策略及方法应用于纳米材料的精准构筑、结构解析与性能调控。针对纳米尺度下金属有机化学行为的高度复杂性,他以原子精确的纳米团簇为模型体系,着力破解原子水平上纳米材料制备、理解和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沈慧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将受阻路易斯酸碱对(Frustrated Lewis Pair, FLPs)引入金属纳米团簇研究,提出了“FLPCluster”新概念,并在金属氢纳米团簇与氮杂环卡宾保护的金属纳米团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高水平成果。在深耕基础研究的同时,沈慧教授积极推动纳米金属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聚焦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的纳米抛光材料研究,致力于解决我国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他在Chem. Rev.、Coord. Chem. Rev.、Sci. Adv.、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含国际专利1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英才项目、“骏马计划”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金等多个科研项目。他还担任《Polyoxometalates》期刊青年编委。沈慧教授已指导硕博士研究生累计6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并指导本科生团队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内蒙古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