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346

报告题目:蓝色水工厂:框架与技术

报告人:郝晓地教授,北京建筑大学

报告时间:2023124日(周一),10:30-12:0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环境与能源学院B4-215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参加!

 

 

报告摘要:

       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发展循环经济,而强调纳入生态循环的蓝色发展则突显人类回归自然的属性,也是对祖先“天人合一”信条的寻回。传统污水处理虽然是人类排泄物的“清道夫”,但自身高能耗、高物耗、且不回收其中价值资源,这就使其处于一种“不得不前行,而又很难可持续”的尴尬境地。在蓝色发展指引下,污水处理完全可以藉理念与技术转变为“蓝色水工厂”。蓝色水工厂强调营养物、生物材料、热/电和水回用4个循环,主要针对潜在环境压力涉及的两大问题——温室气体(需碳中和)和磷危机(要磷回收)。蓝色水工厂以被誉为下一代污水处理技术——好氧颗粒污泥作为核心工艺,干化焚烧被用作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强调回收各种价值资源/能源,例如,前端纤维素、颗粒污泥高值类藻酸盐(ALE)、污泥焚烧电/热、焚烧灰分磷与金属等等,特别重视出水余温热能利用。蓝色水工厂在独特智慧控制模式下最终对环境可以实现净零(Net-zero影响,同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本次报告将详述蓝色水工厂之框架及相关技术。

 

报告人简介:

郝晓地,北京建筑大学全职讲席教授,2001年获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运行模拟优化技术污水处理磷回收技术以及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技术200910月起担任Water Research区域主编(Editor)至今,成为全球华人唯一长期担当该顶尖国际学术期刊的资深学者。在30多年学术生涯中,出版《可持续污水—废物处理技术》、《磷危机概观与磷回收技术》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研究成果奖。同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