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潘丙才教授应邀到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1006

       2023519日下午,应环境与能源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潘丙才教授到访,并在学院B4-215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水处理纳米技术实用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探索》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学院常务副院长朱能武教授主持,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博硕士研究生等150余人到场交流。

报告会上,潘丙才教授回溯了参加工作以来近20年的科研实践,介绍了步入纳米水处理领域的渊源,梳理了纳米材料深度水处理的研究进展。从污水特征污染物(如砷、氟、磷等)深度去除或资源回用的迫切需求出发,指出传统纳米材料技术弊端(操作困难、易团聚失活、存在环境风险等)成为制约其规模化应用的困难挑战。潘丙才教授及其团队重点围绕复合纳米材料设想与构建、纳米限域效应解析与表达、纳米材料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并举例阐明限域效应对材料生长、界面性质、物相转化、催化氧化等过程的作用影响。潘丙才教授强调,开发毫米结构、纳米限域的复合材料是推进纳米水处理技术迈向实用的可行策略、有效途径与重要方向。潘丙才教授认为污染物深度处理纳米技术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和创作空间,鼓励并启发大家大胆创新,填补空白。

在交流环节中,潘丙才教授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开放深入的讨论,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与会师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本次学术活动进一步加深两校相关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报告人简介:

潘丙才,南京大学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CEJ Adv主编、Chem Eng JFront Environ Sci Eng等多份刊物编辑及Environ Sci Technol、《化学进展》等刊物编委。曾任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China YWP)首届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度水处理新技术及其原理,包括水处理纳米技术及原理、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及原理、水质分析与评价技术等。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Georgy Barley Water Prize等;在ES&TWater ResPNASAngew ChemieAdv Funct MaterNat CommNano Lett、《中国科学》系列刊物等发表论文300多篇,被引>20000次,H指数782014年至今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逾160件。

(图文/雷振超,一审/乐向晖,二审/陈莉娥,终审/朱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