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氢能及固体氧化物可逆电池研究探讨
报告人:叶晓峰
报告时间:2022年9月21日 10:00-11:00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5-102会议室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因其绿色、灵活、存储周期超长等特点,将在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主导的碳中和路径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和长周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以化学能或电能的形式实现再分配;另一方面,当前在化工和建筑供暖领域有大量碳排放,可通过绿氢炼钢、绿氨合成和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实现节能减排。研究高性能质子(氧离子)导体氧化物材料及其电化学反应器,对于发展氢能和制氢/用氢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实现多能源共生,实现双碳目标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将介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在中高温离子导体材料及其平板/管型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工程化开发、器件结构设计和发电/制氢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氢能产业链与SOC角色、SOC服役条件下的衰减机制和面临的挑战等。
报告人简介:叶晓峰,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温离子导体及电极材料、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堆结构设计与系统集成等工作,在固态离子学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开发方面均有丰富积累;完成了5kW级SOFC热电联供系统和千瓦级SOEC电解制氢系统等多项重点攻关。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 余篇(文章引用超过1200次,H因子23),参与撰写学术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承担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