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时间:2019年5月26日上午9:00–11:00
报告地点:大学城校区B5-102
报告题目一:SOFC电极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化进展
报告人:孙克宁教授
报告题目二:高比能锂二次电池材料研发及应用
报告人:王振华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
报告人简介:
孙克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主要在能源新技术领域从事能源电化学重大技术攻关,在能源的存储、转化与输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奖3项,省部级奖8项。在Nature Comm.、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Nano Ener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40篇,他引近6000次,2014-2018年连续五年获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能源领域)。主编学术著作2部,教材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项。现任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PI。
王振华,200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预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化学关键技术与化学电源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关键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总装“86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总装“863”重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在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J. Mater. Chem. A、Chem. Com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2余篇,被SCI他引717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201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报告内容简介:
围绕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对电池材料的需求,在高比容量正极材料、高安全性新体系隔膜材料以及锂离子单体电池制造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工作,解决了制约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瓶颈问题;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打通了高比能量全电池生产环节。针对锂硫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具有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的极性载体的设计、碳基功能性中间层应用两个角度开展基础研究,探讨了电解液量条件下锂硫电池中的电催化作用及电化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