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次数:291

 7月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在大学城校区B4-3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师征博士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廖辰博士作学术报告,环境与能源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师征博士以“生物细胞膜是液体吗?”为主题作学术报告。他指出,著名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出了一个可以像二维液体一样自由流动的生物细胞膜。因此人们广泛地认为,局部的细胞膜张力变化会很快地传播过整个细胞。这种假想的细胞力信号的传播机制常常被用来解释细胞如何宏观地调控它们的形状,运动过程,和囊泡分泌。然而这个力信号传播的过程却从来没有被直接地观测到过。这里,我们发现表面张力在脱离细胞骨架的细胞膜中的确传播很快,但是在完整的细胞膜中却并不传播。我们通过一个流体力学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在原代内皮细胞中,局部细胞膜的张力只会导致细胞内局部的力感应离子通道打开以及局部的囊泡融合。因此,细胞膜张力并不能控制长距离的细胞信号传导,相反,局部的细胞张力变化可以控制细胞内局部的生物过程。。

  廖辰博士以“微生物集成细胞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为主题作学术报告。他指出,微生物细胞的生理代谢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多个不同类型的生物网络(例如代谢网络、基因调控网络、信号转导网络)的协同作用实现的。传统微生物模型的构建通常基于单一细胞网络,因此在理论上无法对细胞的表型有全面的理解和精准的预测。不同类型网络的集成和分析是当前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针对这个挑战,我的研究工作开发了一套系统水平上的粗粒化动力系统建模方案,并将其应用于研究(1)丙酮丁醇梭菌发酵联产丙酮、乙醇、丁醇的生物学调控机制以及(2)合成基因线路在大肠杆菌宿主中的动力学行为。该单细胞建模方案为将来开发多尺度微生物数学模型并应用于研究能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洋溢在整个论坛之中。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近一步的交流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了解到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反映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籍此相互启迪、开拓视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附:报告人简介

  师征博士,于201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现今在哈佛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师博士长期从事细胞膜与细胞力学方面的研究,也涉及了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创新成果。至今已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一作4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ACS等期刊上。

  廖辰博士,于2018年5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8月即将开始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廖博士长期从事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建模等领域的研究,在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学术成果。至今共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包括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NAS和Nature Microbiology各一篇。为领域内包括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FEBS Letter等7个高水平学术期刊担任审稿人,迄今共独立审稿29篇。同时获得2015-2016年纪念Warren W. Yee 奖学金、2016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