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环境与能源学院2018年学术年会在B1-106报告厅举行。会议邀请吴丰昌院士、唐本忠院士等专家做学术报告。环境学院100多位师生参加了学术年会。
叶代启院长主持了此次年会。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全球ESI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A-评价,成为我校8个获得A类评价学科之一,从上一轮的并列第14到这一轮的并列第8,跃居全国第一梯队。环境和能源行业处于很大的机遇和发展契机阶段,学校发布的《华南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更是将重点建设能源与环境学科群,这对环境与能源学院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遇的重要发展机遇,学院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需要全院师生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不懈进取、努力奋斗。期待新的一年全院师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
接着,吴丰昌院士做了题为“中国环境基准初步研究”的学术报告,他强调环境基准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环境基准重大科技工程问题和目前的主要工作进展。环境基准是国家需求的基石、尺度,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环境与健康保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环境基准是国家环境保护基础性工程,属多学科综合研究领域,需要系统和长期的研究积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为之奋斗!
唐本忠院士做了题为“The Trilogy of Creative Research”的学术报告,以“聚集诱导发光”研究为实例,阐述创新研究三部曲:发现新现象、发掘新问题(聚集诱导发光 AIE);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分子内运动受限 RIM);开发新应用、开拓新领域(高科技、新先进材料)。他指出,科学研究提供了科研工作者有意义的生活和精神充实的人生,科研工作者要用如火的热情、忘我的投入、愉快开展科研工作,解决科学问题。
党志、林璋、严克友、程建华、赖森潮、杨成浩、朱云等教授围绕“金属矿区硫酸盐次生矿物的转化过程及对重金属迁移的制约机制”、“纳米晶生长调控技术资源化处理工业危废的研究:以氯酸盐行业典型铬渣为例”、“Intermediate and Post-treating Technology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科研与成果产业化推广体会”、“大气气溶胶中蛋白类物质的特征、来源与大气反应过程”、“SCI论文发表个人体会”、“应用研究型项目竞争体会”进行了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会后,全院教师根据办公室编制的“环境与能源学院教师年度工作报告”,评选出2017年度“特别贡献奖”1名、“优秀奖”10名和“贡献奖”19名,评选活动鼓励老师们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评选名单如下:
特别贡献奖:党志
优秀奖:朱云、杨成浩、程建华、赖森潮、石振清、冯春华、尹华、卢桂宁、银玉容、周伟家
贡献奖:吴平霄、胡芸、吴军良、付名利、汪晓军、黄少斌、吴锦华、杨琛、陈元彩、牛晓君、唐正华、邹定辉、马伟文、潘伟斌、易筱筠、万金泉、刘则华、刘炜珍、袁自冰
接着,学院教师们进行了年会之文化交流活动,老师们献才献艺,由刘江、易筱筠、汪晓军、陈培榕、张小平、陈航宇、刘炜珍、闫志成、尹华、黄少斌、刘雪玲、陈敏钰和麦皓岚等老师和小朋友表演了节目,节目分别有独唱、古琴演奏、诗歌朗诵、黄梅戏演唱、二胡独奏、笛子演奏、童声独唱、魔方表演、号角演奏等,节目还穿插了游戏环节。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老师们的感情友谊,增强了学院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环境与能源学院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学院班子祝愿老师们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创造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将环境与能源学院建设为和谐大家庭,期待我们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