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汤森路透2017年7月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
本次数据统计时间为200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数据显示,我校近10年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共发表ESI论文464篇,被引用3476次,篇均引用7.49次,总引用次数在进入前1%的844个研究机构中排名第833位。
环境与能源学院是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的中坚力量。学院把进入ESI前1%,全面提升学科水平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一是聚焦环境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从宏观层面把握学科发展方向。设置环境生态学和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2个二级学科,补齐生态学短板,促进环境与能源学科融合。二是根据学院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为学科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全面提升学科水平行动计划,落实党政领导学科建设指标责任,分析教师优势,因人制宜制定每位教师的学科建设任务,将学科建设落到实处。三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完善制度,营造学院内部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积极寻求国际、国内资源,补给学科建设外部动力;协调优势和弱势学科方向、传统和新兴学科方向、重点与非重点学科方向的关系,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统筹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根据学科发展需求重点引进环境生态学和新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组建环境生态研究所和新能源研究所;制定相关制度,加大高水平ESI论文在论文奖励、招生指标分配、研究生毕业要求和学生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权重,提升ESI学科排名。
环境与能源学院学科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为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顺利进入全球ESI前1%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学院的学科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良好稳健的发展势头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
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