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于2015年11月首次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一、论坛时间
2017年4月10日下午
二、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环境与能源学院B4-308会议室
三、论坛议程
时间 | 事项或议程 | |
4月10日(周一)下午 | 14:00-14:10 开幕式 主持人:叶代启 | 学院领导致欢迎词 |
14:10-16:30 学术报告 (每位30分钟) 主持人:叶代启 | 题目:铜/铁基分子筛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的机理研究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DeNOx by NH3-SCR over Cu-/Fe-exchanged zeolite catalysts) 报告人:陈培榕,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后 | |
题目:Stable pH Condition Sustained by a Fermentative Iron-reducing Bacterium, Orenia metallireducens Strain Z6 报告人:董依然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员 | ||
题目:游离亚硝酸处理污泥实现能量自给自足污水处理 报告人:王啟林 博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讲师 | ||
题目:Metabolomics: A Powerful Tool to Detect Response of Crop Plants to Nanoparticles at Molecular Level 报告人:赵丽娟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2017年4月1日
附:
1. 陈培榕简介:于2010年至2013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Martin Muhler教授(现德国催化学会主席)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德国教育与科研部(BMBF)以及拜尔公司 (Bayer)的研究项目CarboKat。作为项目骨干,和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拜尔公司及科莱恩公司(Clariant)合作,对碳纳米管工业催化应用的基础理论及工艺工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选择性加氢、光催化水解制氢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2013年底加入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所Ulrich Simon教授课题组,与拜罗伊特大学Ralf Moos教授课题组合作,从事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以及用于车载诊断系统(On-Board Diagnostics)的传感器的研究。同时任职于亚琛汽车催化系统研究中心,与亚琛工大内燃机所、燃烧学所、工业催化所、电镜中心、于利希研究中心、福特亚琛研发中心等合作,开发针对新一代尾气排放标准(后欧VI标准)以及实际驾驶(Real-driving)排放测试 的催化净化技术与系统。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脱硝技术、NOx储存/还原(NSR)脱硝技术、NSR/SCR混合体系脱硝技术、SCR及NSR等反应的原位光谱研究、催化剂同时作为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已在ACS Catal.、J. Catal.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13篇、通讯作者7篇、影响因子大于4的15篇。受邀撰写综述2篇,5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报告内容摘要:基于分子筛催化剂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是控制机动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引发雾霾及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排放的关键技术。分子筛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是制约其脱硝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报告将介绍在结合原位光谱、反应动力学及DFT理论计算研究铜/铁基分子筛低温NH3-SCR机理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NH3-分子筛相互作用、中间产物的形成机制及作用等。
2. 董依然简介: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包括:1)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物微生物转化与生态修复;2)生物地球化学;3)人类微生物菌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形成了以功能微生物为主要要素,以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地球化学、宏学(metagenomics,metatranscriptomics和metaproteomics)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实验和大数据技术对微观微生物和宏观自然或工程体系为研究背景的微生物环境研究体系。探讨了环境污染物生物修复机理以及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机制,为了解微生物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开发有效的污染修复、监测和管理方法提供科学支撑。共发表研究论文18篇,英文论著章节1篇,中文专著1本,专利3项。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国际主流权威环境科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期刊。多次受邀在各种国际会议中报告并作为联合主席主持了国际会议专题, 作为特邀审稿人为包括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在内的12个期刊审稿,其工作被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他媒体报道。
报告内容摘要:Microbial iron-reducing organisms are ubiquitous in natural and engineered environments. Compared to respiratory iron reduction, fermentative iron reduction has been ignored and considered solely as an electron sink for ferment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ovel fermentative iron reducer, Orenia metallireducens strain Z6, was shown to use iron reduction to enhance fermentation not only by consuming electron equivalents, but also by generating alkalinity that effectively buffers the pH. This newly discovered feature of iron reducer metabolism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groundwater management and contaminant remediation by providing microbially mediated buffering systems for the associated microbial and/or chemical reactions.
3. 王啟林简介: 发表SCI 论文50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的SCI 论文22篇。近5年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一作/通讯作者的SCI 论文22篇;做为Principal Investigator共拿到6个项目,项目总经费约350万澳大利亚元,包含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 DECRA项目(国家级项目,相当于国内优秀青年基金,澳大利亚环境工程领域每年只有1-2人获得),ARC探索项目(ARC DP)(国家级项目,2016年全澳环境工程领域唯一被资助项目),昆士兰州政府项目等等;获得过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昆士兰大学近三年环境工程领域唯一获得者),德国Huber Technology奖,昆士兰大学early career researcher 奖(每年整个Faculty只有一个获奖人)等等;博士期间发表的free nitrous acid基础的技术正被Uniquest在全世界产业化。
报告内容摘要:污水处理厂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同时,污水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化学能,大约为150 kWh/人/年,这相当于污水厂运行所需能量的5倍。尽管目前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化来回收污水中的能源,但能源回收率仅为污水中能源的5-7%左右。我们研究表明,通过游离亚硝酸处理污泥可以提高污水中能量回收率,使污水处理过程变为一个能量自己自足的过程。
4. 赵丽娟简介:主要致力于研究新型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集中探究了纳米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迁移,转化,以及在农作物中的生物积累以及毒理。申请人在纳米-植物互作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于同行水平。首次尝试利用基于NMR 和 GC-TOF-MS 的代谢组学的手段,从分子水平探究农作物对工程纳米颗粒/纳米农药的代谢响应。重要研究结果包括首次揭示含铜纳米农药在植物体内激发抗氧化防御体系,降低非酶小分子抗氧化化合物含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CS Nano,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PNA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得到了同行学者正面认可。截止到2017年3月,已在国际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其中,一区文章7篇 (另有两篇一区文章处于审稿阶段),第一或通讯作者18篇 (三篇处于审稿阶段),封面文章1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1431次,H-index 20。
报告内容摘要:纳米农药在现代农业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纳米农药的产生量和使用量的日益递增,研究其对环境及农业的影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基于GC-TOF- MS 的代谢组学平台,将植物纳米毒性的研究推进到分子水平。通过对上百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的检测,全面的系统理解植物受纳米颗粒胁迫下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对于揭开其防御机制及抗毒机理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