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 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7-03-27        浏览次数:654

  3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在大学城校区B4-308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做Researcher的陈长二博士作学术报告,环境与能源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陈长二博士以“A passive water sampler and its applications”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介绍了博士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发了基于DGT理论的有机污染物被动水体采样器,并与传统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新研发的被动采样器的可用性。进而探索了这种采样器在研究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环境行为如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以及污水处理去除等行为。并介绍了此采样技术的应用前景。其次介绍了博士后阶段的主要工作。前期介绍了此采样技术在环境标准如欧盟水指令方面的作用;后期主要工作是化学品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集中在有机混合物的生物富集行为的评估,发展了一种单次染毒测定鱼体生物浓缩因子的方法。。

  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洋溢在整个论坛之中。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近一步的交流探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个平台,让我们了解到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反映了这些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邀请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籍此相互启迪、开拓视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报告人简介:

  陈长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先后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瑞典斯德哥额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以来主要从针对极性有机物污染物的被动采样器的研发和应用以及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环境行为、污水处理厂去除等相关研究,截至目前发表相关文章7篇。主要工作是研发了有机物DGT,大大拓宽了DGT应用领域(从无机到有机), 探索了其作为一种原位采样技术并结合DIFS模型在深入研究极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方面的应用。目前主要从事于有机物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鱼体)评估,发展了天然混合物生物累积性评估方法。

  担任2013年DGT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参加国际会议10多次,作报告8次,简报7次;目前担任开源期刊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Science (omega publisher)编辑,多个期刊如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Talanta,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Chemospher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审稿人,并获得chemosphere 2016年 优秀审稿人;获得2009年度国家CSC奖学金;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