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第二次论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12-08        浏览次数:437

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201511月首次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现将环境与能源学院分论坛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论坛时间:20151210

二、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B4-308会议室

三、论坛议程

日期

时间

事项或议程

1210日(周四)上午

9:00-9:15
开幕式
主持人:叶代启

学院领导致欢迎词

915-11:15
学术报告
(
每位30分钟)

主题: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报告人:关贵俭博士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计算研究院

主题:多孔空心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报告人:李敬发博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主题:典型新兴污染物的环境过程
报告人:于泳博士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Environment Canada

主题:高温燃料电池电解质研究

报告人:罗江水博士
比利时鲁汶大学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附:报告人简介

关贵俭博士针对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和微纳传感设计等需求,发展出高通量的纳米传感原理和新方法,研制出可用于农残检测的便携式微纳传感器。针对以往传感材料对目标分子结合容量低和结合动力学慢的困难,综合运用材料科学、仿生学,纳米技术,微加工和电路及功能集成等手段,发展出在纳米结构表面进行仿生分子印记的新方法,成功制备出高密度表面印记的纳米线、纳米管和新型的单孔空心分子印记微球以及高质量的芯-壳结构微球等;首次利用蛋白质在石墨烯和二硫化钼表面的定向结合实现了单层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为农药的高效富集提供了材料基础。进而发展出新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和敏感信号读出方式,结合信号放大技术研制出集成化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传感器,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以第一作者在国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10 篇,包括J. Am. Chem. Soc. (影响因子12.113),Adv. Mater.(影响因子17.493,二篇), Anal. Chem. Chem. Commun。目前共发表SCI 论文32篇,被同行引用近1800 余次。此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项。


李敬发博士主要创新研究和科研成果包括:(1)通过引入氧化还原电对国际上首次成功设计了新型锂硫流动电池,为储能型锂硫电池的研究、推广及应用奠定了基础,近期发表在国际能源类顶尖杂志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1501808, 影响因子:16.15)。(2)首次采用乙二醇体系溶剂热共沉淀法制得形貌尺寸可控的二元金属碳酸盐,煅烧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微纳复合结构。提出了“溶剂热形貌控制合成—高温煅烧”这一普适型的路线制备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三篇入选过去十年 ESI“高引用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已发表科研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0篇,一作影响因子合计66,大于10的两篇;与人合作10篇,文章均被SCIEI收录。单篇最高引用148次,总引用526次(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截止日期:20151026日)。三篇入选过去十年 ESI“高引用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独立主持科研项目两项。


于泳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过程中,主要研究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在不同介质中分析方法的建立,污染情况调查,以及行为与归趋,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文章7篇。研究包括:1. 建立并改进了PPCPs在污水处理厂中的被动采样过程,并成功用于现场采样;2. 建立PPCPs在污泥中的采样及净化方法;3. 用上述建立的方法调查了加州河滨县4家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和污泥中PPCPs的季节性变化,并筛选有代表性的几种污染物,并评价其生态风险;4. 调查PPCPs在鱼体中的赋存,并评价其生态风险;5. 研究了几种有代表性的PPCPs在进入土壤后的吸附和降解过程;6. 将石墨烯应用于污水中PPCPs的采样工作;7. 合成并表征了银-钨酸铋-石墨烯异质结光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一种beta阻断剂美托洛尔(metoprolol),并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


罗江水博士:发表的文章:共12篇文章,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篇。在国际上开创了质子型有机离子塑性晶体作为高温质子导体的研究。重要项目立项情况:国家级:(1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会(FWO)(2013−2016年):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高温质子交换膜。重点项目。总经费大约26万欧元。本人主持。(2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会(FWO)(2016−2016年):基于导质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纳米复合膜。面上项目。总经费4万欧元。本人主持。国际合作:(3上海交通大学-鲁汶大学双边合作项目(2014−2016年):新型无水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开发。总经费约2.5万欧元(鲁汶大学:1.25万欧元;上海交大:10万人民币)。本人主持。




环境与能源学院

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