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报告人: 鞠熀先教授
时 间: 2019年11月10日上午10:00
地 点: 五山校区化学与化工学院16#楼-214室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
化学与化工学院
2019年11月6日
报告人简介
鞠熀先教授,1964年生,1986、1989、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6-1997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199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电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曾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负责人,现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电分析化学专家组主任、化学传感器专家组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糖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传感-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质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Front. Chem.: Anal. Chem.》主编,《Sensors》、《J. Anal. Testing》、《Telomere & Telomerase》副主编,《Electroanalysis》、《Anal. Lett.》、《中国科学:化学》、《Chin. J. Chem.》,《分析化学》等刊编委。
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发表论文675篇(SCI刊物620篇,>5刊物371篇);专利34件(23件授权),中英文专著、教材9部(Elsevier、Springer和RSC出版社4部),为8部英文和9部中文著作撰写专章各1篇;至2019年10月20日论文被SCI刊物引用29788次(他引28591次),h-index为89 (Google Scholar h-index为98,引用33800次)。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2019年获中国化学传感器首届雷磁杰出成就奖,2001、2009、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2011、2014、2015、2016、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项合作)、三等奖2项(合作),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合作),2008、2009、2014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8、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项。
报告摘要:
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在生物分子检测与示踪新原理、新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逐渐形成独特的战略思路,基本实现了该领域以“跟踪为主”向“原创为主”的转变。今以“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热点与趋势”为题,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谈谈我对生命分析化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认识。主要包括十个方面:1. 纳米生物分析;2. 生物光谱分析;3. 生物质谱分析;4. 生物成像分析;5. DNA纳米组装;6. 纳米孔生物分析;7. 单细胞分析;8. 细胞功能分子原位检测;9. 生物医学影像与活体分析;10. 生命分析仪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