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国际制造会议(IMCC 2025)”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极端制造(英文)》编辑部联合承办,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佛山大学协办。本次会议设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报告论坛、主题论坛和青年论坛等三十余个分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交流制造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

图1 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交流最新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光电子功能结构先进制造团队积极参与此次盛会,在会议期间深度参与了各项技术研讨与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团队在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
李宗涛教授受邀在电子制造分会发表了题为“High-performance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structures in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的特邀报告,介绍了团队在半导体发光器件功能结构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不仅推动了高效光提取结构和光谱调制功能结构的研发,更带动了配套工艺设备的整体优化与完善,相关成果已通过佛山国星光电有限公司、TCL集团等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

图2 李宗涛教授在会议作特邀报告
博士后李杰鑫在微纳制造分会发表了题为“On-Chip Integration of Quantum Dot Pixel for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in Micro-LED Displays”的口头报告。报告中,他介绍了基于复眼仿生理念的跨尺度光波导量子点结构及其约束喷涂制造技术,通过“微透镜阵列-深孔阵列-光波导粒子”三层协同设计,有效抑制了量子点团聚导致的光散射损耗(降低重吸收损耗60%以上),实现了光提取效率4倍以上的突破性提升。基于此制备的全彩Micro-LED器件,其外量子效率高达48.6%,单位光效达到1600 lm W⁻¹ mm⁻¹,创造了当前文献报道的最高纪录。

图3 博士后李杰鑫在会议作口头报告
博士生郭剑恒在微纳制造分会发表了题为“Self-Healing-Suppressed Cryogenic Jet Machining of Hydrogels for High-Sensitivity Wearable Strain Sensors”的口头报告。报告中,他介绍了一种利用超低温乙醇射流加工水凝胶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抑制水凝胶的自愈合行为并有效控制切屑形成,成功克服了当前水凝胶微纳加工在材料适用性、精度及工艺复杂度方面的关键限制,实现了百微米级结构的高精度制备。基于该工艺,团队进一步开发出断裂应变超过300%、电阻变化高达440%的高灵敏度液态金属柔性应变传感器,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人体运动监测。该研究成果荣获本次大会优秀论文奖,指导教师为李家声、李宗涛。

图4 博士生郭剑恒在会议作口头报告

图5 通讯作者李家声副教授(左三)代表上台领取IMCC会议优秀论文奖

图6 第二十一届IMCC国际制造会议优秀论文证书
团队在会议期间积极参与讨论,与国际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制造领域的前沿发展与最新动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交流不仅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思维,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