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衍雷副教授专题报告通知
发布人:李宗涛  发布时间:2019-12-15   动态浏览次数:361

报告题目: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报告人:胡衍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报告时间20191220星期五下午1430~1730

报告地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30号楼223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报告人简介:

DSCF4674 - 副本.JPG

胡衍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副教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获博士学位。2009-2010年德国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后2012-2015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2019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做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微纳米加工技术,全息光学,仿生智能表面和结构制造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近年来在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Advanced Materials, Light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相关的研究成果被Nature Photonics, Science Alert, Nanowerk以及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科技媒体亮点评论和报道20余次。

 

报告摘要:基于超快激光的高精密加工技术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低热影响区域、加工材料类型广谱等优点,已经在微纳光学、微型机械、微流体芯片以及生物组织工程等领域获得应用。但是飞秒激光加工技术的一个致命缺点是依赖激光聚焦光斑的单点扫描来完成三维器件的成型加工,加工效率低、耗时长。为此,我们提出利用数字全息技术来实现空间多点并行的高效率激光三维加工和信息存储技术。此外,利用超快脉冲作用材料的广谱特性,我们还实现了多种类型金属表面的微纳米结构诱导加工,且实现了表面的多种仿生功能,包括仿生结构色、智能可控浸润表面和高效率油水分离器件等。最后,我们展示了广义概念上的超快激光复合加工技术:将飞秒激光打印和毛细力自组装效应、形状记忆效应以及其他智能材料可调谐特性相结合,实现复杂仿生多级结构的制备,并探索了其在微流体、生物医疗、微纳光学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