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Events
学院动态
News & Events
学院动态
分享回顾 | Nature第一作者——唐浩然师兄分享科研之路的规划选择
2022-10-31

     10月19日晚上,2014级材创班“大咖”学长——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唐浩然师兄在示范学院智慧课室做了一场名为“本科/研究生科研经历分享以及兴趣爱好导向的规划选择”的分享会,从自己的求学、科研之路谈到投稿Nature被拒、再到成功发表的过程,引起在场同学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讨论。



讲座中,唐浩然师兄提及自己读博期间曾有两年零产出、零成果的经历。面对实验结果不理想、投稿Nature被拒、毕业的压力、以及对未来道路选择的迷茫,他在百般纠结下还是选择坚持自己对科研的初心和热情。最终,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博士毕业论文,更在实验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历时13个月,5名审稿人经手,3次申诉,回应了审稿人80多个问题,电脑里累积了15GB的数据,期间还有小组成员的毕业和退出……”当回忆起这段投稿经历,唐师兄依然十分感慨。



关于如何面对失败和压力,唐师兄的建议是:“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喜爱它,而不是将其当做任务,就会有动力坚持做下去。“创新是需要付出的”,唐师兄认为创新班的学生可以在大二、大三阶段提前进入科研课题组,在实验中不断试错,认准方向以后便要坚持做下去。唐师兄更以自己的切身经历鼓励同学们打好数理化基础,“未来的大趋势是复合材料”,不能只囿于化学专业方向。


唐浩然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科研实习期间与导师合照


唐师兄曾于2017年7月-10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Guillermo Bazan教授课题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科研实习,这里也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lan Heeger教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那里,唐师兄作为独立研究人员,真正体验了从课题设计到完成实验的整个博士训练过程。对于初步接触科研的小白来说,当时的经历对他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都有很重要的提升,也为他后面开展博士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也深刻体会到:“做科研应该少一些改良,多一些创新。”唐师兄建议师弟师妹,将来有机会还是应该争取出国交流,去海外体验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提升自己在国际环境中的科研交流和合作能力。


最后,面对同学们提出的“保研还是直博”、“研究方向如何选择”、“做科研还是找工作”等问题,唐师兄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与会学生皆受益良多。


学生感悟


20材创李钰萌

听了唐师兄对自己科研经历的分享,我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唐师兄经历了两年没有成果的低谷期,却依然能够坚持下来,是源于自己对科研的热爱和攻克困难的决心,因此他才能够成功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所以,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如果决定要投身科研事业,就应该不怕困难,能够吃苦耐劳,才能够在面对科研失败的时候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并最终获得成功。  


20材创王思怡

这次演讲,首先最让人佩服的是唐师兄在科研路上的坚持,遇到再多的失败,再大的压力都能扛过去。其次是他对于科研工作的理解,兴趣,启发人心。


20材创欧宁妍

通过唐师兄的分享,我了解到了更多课题组的信息,也打破了我在专业上的一些偏见,收获很大。另外,由于我们一直在学校里,对外面的就业市场不太了解,也没太多接触到太多学术方面的东西,但师兄分享了很多实用的信息和经验,让我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


20材创黄振宇

听了唐师兄的演讲,我觉得做科研很不容易,毕业要求很高,也需要足够多的工作量。师兄用了两年多的努力,经历退稿和身边合作团队的退出,最终从一个小小步骤中发现有用的想法,把它们组织起来,获得了成功。这背后有热爱的支撑,同时也是透过阅读大量文献,付出巨大的努力积淀出来的,我非常佩服,也很有启发。







招生电话:87110737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