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得分享
2019年瑞典林雪平大学科研培训项目交流心得
16无机 黄柯涵
2020-08-19


不同于其它常见的海外交流交换项目,我所参加的是寒暑假海外科研实习项目(虽然因为我的时间原因,实际变成了学期交换)。我不需要上课,而是在实验室进行独立或半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和这边的研究生一样参与组会汇报和讨论。虽然三个月的时间难以作出好的成果,但是瑞典独特的文化、研究生式的生活体验和开放、包容、严谨的学术氛围让我感触良多。

 

 

 

一、独特的FIKA文化


瑞典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FIKA,即在下班、放学之际,同事、同学们凑在一起,或站着或坐着,喝咖啡、吃甜点、闲聊,时长十多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在FIKA上讨论工作和学习是不合时宜的,它更多的是大家交流生活或者对新闻事件的观点的地方。这种非正式的交流能促进大家的关系,尤其是在FIKA中,老师和学生或者上司与员工会在一起谈天说地,没有辈分、尊卑之分。

 

 

 

个人认为这种形式的闲聊十分有必要,它在无形中减弱了双方的隔阂感和疏离感,让双方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思维模式。在学校里,这能减轻学生与教授交谈时的拘谨,让他们更好的提出观点甚至是勇敢的质疑教授;而这也能让教授更好的理解学生,更乐意倾听和接受学生的建议。

 

二、平等、包容、自由、鼓励的学术氛围


Niclas Solin教授相处一段时间后,我被他的科研态度所吸引。不同于大多数国内教授以既定目标为导向,Niclas更注重预期之外的发现。他认为当研究偏离预期才是最有趣的,因为这意味着存在我们没有想到的影响因素。如果可以发掘出这些未加考虑的影响因素,也许这样的研究结果会比按照既定规划按部就班的结果更具价值。


每周五,我们都要开组会,组会有两个内容,一名组员展示一些文献,另一名组员则对自己本周的实验进展做一个报告。教授从不会因为研究进展过慢或者研究的结果没有意义而批评我们。相反,他认为只要我们做出了尝试,证明自己确实在工作,哪怕结果是错的、没有意义的,那也是值得肯定的。正确的研究固然最好,但是错误的研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有时错误的研究甚至会引发其它新奇的想法。

 

Niclas乐于在组会上提出问题,也鼓励我们大胆发问,无论问题有多幼稚。当你无法给出答复时,他也不会指责你,而是给出自己的观点,并征求你对此观点的意见。他在组会上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我不敢确定。”以此来避免自己的观点显得过于绝对。当我们提出与他相悖的观点时,他也不会因此生气,而是指出该观点可取的一面以及他认为不妥的一面,或者直接了当的承认自己想错了。

 

 

 

这种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大家都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平等、包容、自由、鼓励的学术氛围,大概就是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之一吧。更具体一些,瑞典以一千万的人口,成为仅次于人口八千万的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工业强国,这些品质功不可没。

 

三、可能需要反思的东亚式勤劳


瑞典的冬天非常寒冷,而且天黑的非常早,大概下午四点不到,已经完全进入黑夜了。而瑞典人也会早早的下班回家休息,在家里度过漫长的冬夜。到了晚上五点多,整个系楼里,还在活动的基本都是东亚人。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勤劳的表现,但是我持怀疑态度。与这些师兄师姐们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有着必须立马完成的研究,只是回家以后就无事可干了,缺乏业余爱好,才留在实验室里的。但是这样并不会使他们的实验进展更快,因为到了晚上,大家都显得无精打采的,缺乏活力。相反的,这会让他们的休息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他们白天的工作效率。

 

 

 

而在瑞典人的观念里,按时下班休息是人们应有的权利,一个人不应该只知道工作,也应该学会享受闲暇生活。哪怕是在瑞典寒冷漫长的冬夜,即使在家里读书看电视也比在实验室苦干要值得。乃至于在我刚来的时候,教授和行政秘书都向我强调在下班时间特别是周末进行实验是不被鼓励的事情。听教授说,在别的学校,周末来做实验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甚至会全院通报批评并罚扣教授的钱。因为校方认为这是教授剥削学生的一种表现。一个无法合理规划自己工作生活的学生或者一个不考虑学生个人生活的教授都是不合格的。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勤劳肯干未必就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也应该学会享受生活、放松自己。

 

 


招生电话:87110737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