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201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德月影,我于2019年5月也就是大三的下半学期从学院邮件中了解到出国交流的一些项目,决定报名参加,从开始准备材料到顺利出国,完成三个月的交换项目,共经过了六个月左右的时间,现在想将这整个一个过程记录下来,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感受与心得,希望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向学院汇报情况,也能对后面想进行国外交流项目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帮助。报告将分为:出国前准备,正式开始交换项目和回国后整体心得体会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出国前准备
这一步是整个交流项目开始的地方,除了向我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提交相关申请以外,因为我所选择的项目是为期三个月的,其中除了假期时间还包括学期中的时间,所以还要向学校教务处保留学籍的申请,另外如果想要收到学院的资助,向财务处提交申请也是重中之重。我们一行决定参与交换项目的同学,在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的黄春娴老师的帮助下,都如期完成了相关材料的准备。由于我选择的项目比较特殊,负责我们项目的加拿大女王大学的教授Jean-Michel Nunzi每年会来广州,在我们学校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的同学上课,所以他会趁着机会与报名参加他的项目的同学见面。今年报名这个项目的是我和一位高分子的同学,在与Nunzi教授见完面后,确定了去加拿大的时间,考虑到教授的时间以及我准备签证的时间,我选择在8月中旬出发,11月中旬返校。这一系列都完成后就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一些准备,例如我进行了雅思水平测试,完成加拿大签证申请,当然,在和教授见面后,申请签证过程中所需要的文件,可以直接与教授进行沟通。最后在临出国前,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经验交流会,来交流经验的是上一级参加过交流项目的学姐学长,这使我获益匪浅,交流会结束后,黄老师还特地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在国外交流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宗教问题等。另外需要自己准备的就是,在出国前一定要对目的地有一定的了解,确定好自己的住处,机场到学校的方式等细节,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于8月18日正式开始了我在加拿大女王大学的交流项目。
第二部分:交换项目相关
在到达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市的女王大学后,首先按照学校指引完成了注册手续。之后立即与教授碰面,对接下来三个月即将进行的项目主题进行了商榷,最终将其确定为“红外线催化下的热塑性高分子的择优取向及其机理的研究”。由于我本科接触高分子材料比较少,所以教授特地选择了一些适合我水平的文章,这些文章非常有效,在听完教授的讲解以及阅读过一些文章之后,我对项目的理解也加深了不少。由于这个项目对红外激光器的规格要求比较高,教授带我前往加拿大皇家军事大学与那里的一名物理与航空学院的教授进行会面,最终决定合作完成项目。我在Nunzi教授的实验室内进行样品的制备,然后将样品带到加拿大皇家军事大学进行激光测试。但是由于国外学校对学生实验室安全规范重视程度极高,所以在开始的前半个月,都被用于熟悉实验室并且学习规范操作,顺便可以阅读更多文章,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准备过程完成后,正式开始进行我的项目大概已经到了9月中旬,从9月中旬到11月初,我一直在两所学校进行项目的推进。由于我是第一个开始做这个项目的人,而这个项目整体比较复杂,所以这两个月包含了不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我将项目进展按照教授的要求写成文章,交给了教授。按照教授的意思,之后来进行交流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会继续此项目,直至顺利完成。其实这整个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让我成长了很多,不论是对英文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程度的提升。一定意义上更是提前让我经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过渡的过程。
第三部分:个人心得
本来在决定申请这个项目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保留学籍、是否退宿、签证资料准备已经让我觉得十分困难,但是现在整体来看,那些似乎都已经是整个过程中最容易的部分了。当你真正一个人来到异国他乡,面对完全陌生的人和环境的时候,挑战才真正开始。在这三个月内,我能感受到除了在学术方面的进步以外,我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这些都是我觉得非常宝贵的。无论是与教授或者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沟通时对于自己知识储备不足的愧疚,初到加拿大时的迷茫,看到尼亚加拉瀑布时的震撼,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不解与困惑,十一月迎来鹅毛大雪的新奇......这些都是这次交流带给我的。让我知道,世界真的很大,而我们真的要去看看。回来的我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斗志的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业中还能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努力去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