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学生暑期生活,7月31日—8月14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25名学生赴英国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交流活动。
交流期间,“材子们”先后领略了伦敦、剑桥、牛津三地的风土人情,入住帝国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学生宿舍,深入体验三所世界知名学府浓厚的学术气息。
在剑桥大学教授Neil Greenham带领下参观卡文迪许实验室
围绕“创新创业”这个主题,学院及英方团队为同学们安排了丰富的课程及活动,邀请到牛津大学教授John Hoffmire、英国航空航天材料与创新专家Alan Price、英语与能力资深培训师 Jane Brockhouse等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开展了“颠覆性创新与中国”、“创新管理与战略”、“商业企划书能力培养”、“交流技巧能力培训”等干料满满的创新创业课程。同学们置身剑桥和牛津历史悠久的教学楼中,聆听老师们关于创新创业的独到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一轮轮的头脑风暴,涌现出不少精彩的观点和看法,如:中国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企业如何运转及盈利、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应如何取舍。
小组课堂成果展示(Alan Price 右一)
课后与John Hoffmire教授合影
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为了检验大家对课堂知识的运用及创新创业的能力,“材子们”分组进行了Dragon’s Den商业计划展示比赛。这场比赛,需要各组设计一款有创意的产品,并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商业计划书,阐明创新之处及如何创业和守业。为了让大家能更完美地呈现各自商业计划,我们特意请来来自剑桥大学的英语与能力资深培训师Angus Fraser,一方面给同学们指导项目内容,另一方面对大家的声台形表进行培训。比赛评委也分量十足,分别为二等准骑士、牛津大学教授、牛津大学拜布鲁克科技园创始人Peter Dobson,以及牛津大学和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John Hoffmire。比赛中,同学们西装革履,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地进行展示,还真有年轻创业者的意气风发。经过初赛和决赛两轮展示,最终,针对非洲市场设计的“可折叠便携式太阳能手机充电宝”项目赢得比赛。赛后,两位评委对每组进行了详细的点评,给出中肯的优化方案。同学们认真聆听,虚心受教,更抓紧机会与大师交流切磋,并表示将继续改进项目。
Peter Dobson教授给获胜团队颁发证书
此次商业计划展示比赛,同学们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奇思妙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规划能力,对大多数第一次接触商业类项目的工科生而言,是难得的挑战,也是与大师面对面学习和交流创新创业的好机会。希望在评委的点拨下,未来能看到同学们的创意真正走向市场。
Peter Dobson教授进行点评
John Hoffmire教授进行点评
当然,飞越9000公里来到英国的同学们,怎么能错过引人入胜的英伦风情呢?课程之外,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打卡屹立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钟、收藏近八百万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馆、能俯瞰方圆25英里壮丽景色的伦敦眼、能体验徐志摩深情的剑河,95后的同学们还打卡了国王车站里通往霍格沃兹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参加了仪式感满满的正式晚宴。“Work hard, play hard.”同学们学习之余,也懂得发掘身边的小美好和新鲜事儿。其实,这次商业计划展示比赛,不少创业灵感就源于同学们的日常发现,大家在平凡中挖掘创新之处,并把有趣的创意转化为商业计划,这不正是我们培养“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所希望达成的吗?
在牛津大学参加正式晚宴
弗朗西斯·培根曾写道:“旅行对年轻人而言是一种教育。”(Travel, in the younger sort, is a part of education.)虽然此次英伦之旅时间不长,但相信这15天将是同学们四年华园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他们不断发现与创新。
剑河旁留影
学生感悟:
16材创 李建清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帝国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听取了一个关于帝国理工大学以及其CPE研究团队介绍的讲座,其中还提到华工研发出了目前世界上转换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这让我意识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同时也使我更加坚定了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
17电材 易振泰
“这次旅程不仅带给我一次近距离体验西方高等学府文化魅力的机会,更提升了我对经济与创新知识的认知。感谢学校与学院提供这么珍贵的机会,让我这个来自西北小山城的学子有幸踏入世界最高学府之一,体验终生难忘的学习经历。”
18材甲 薛炳辉
“在剑桥,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全新的创新创业知识,还在卡姆河上punting,感受剑桥的美丽与深厚历史。在课堂上,我们与教授交流,与同学交流,大家都积极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疑惑,既锻炼了口语,也锻炼了心理素质,收获颇多。”
16材化 钟心
“在剑桥大学,我们学习了为期五天的创新创业课程。曾经我对这个主题没有很大的兴趣。……但经过这次学习后,我的想法有了不小的改变。John告诉我们,学习这些是为了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在与商人的博弈中不被轻易蒙蔽双眼。……各位老师都十分平易近人,用平等的姿态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
17光电 周悦
“在剑桥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并在讲堂里听了Neil Greenham教授有关于材料科学的讲座。在看了许多课本中提到的实验仪器后,我深感在那个科技还不甚发达的年代,用这些简单仪器验证伟大物理定理的科学家的伟大。”
(图/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