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Programs
项目通知
学习与文化体验交融的英伦之夏--记材料创新班学生2017年暑期赴牛津大学研修项目
2017-09-26


8月7日至8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2015级材料创新班25名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为期三周的暑期研修项目学习。此行同学们入住了牛津大学古老的学院St Hilda College,体验了牛津大学学院制的生活和学习,并聆听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三所世界名校在材料、物理、化学以及电子工程等相关方向的科研动态,学习了英文写作技能以及中英文化差异。


图1: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在St Hilda’s College合影


英国与中国在教育、语言、文化各方面的不同,给同学们带来了新鲜感。首先,在上课方面,与传统的中国大学教室不同,同学们在牛津上课课桌通常是摆成环形,以此鼓励互动。通过国际学术知名学者的讲座, 同学们学习了物理、化学知识在能源环境、信息显示及材料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Jenny Nelson院士能源材料课程,她用生动的卡通图片由浅入深的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最新发展。 Peter Blood教授从学术期刊主编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学术文章发表经验。让同学们知道了一篇具有说服力的好文章,需要有突出的研究成果亮点,核心数据的支持,以及可让其他学者可以理解并可重复的步骤表述。最重要的是,他让同学们知道,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团队合作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要记得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牛津大学数理与生命科学院院长Donal Bradley院士以自己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在科研中要敢于向老师和权威挑战。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聆听了Simon Aldridge教授、Stephen Faulkner教授、Mark Moloney教授、Chris Tucker博士、Augus Fraser博士等开展的材料、物理、化学、论文写作、中英文化艺术等相关讲座。同学们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三周浸泡式的全英环境,逐渐能够自信大胆地与教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锻炼了沟通和学习能力。


图2:Angus Fraser 老师在指导同学们学习学术写作


图3:讲座中的Peter Blood 院士


图4:认真听课中的带队老师和材创班学生


专业学习、学术交流之外,文化体验对同学们的英国之行也同样重要。此行,同学们还参访了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世界最大的大学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最大的学术书店Blackwell Bookstore、牛津科技园、大英博物馆......既体验了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也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同时,同学们还和在英华人学者交流,因此对海外留学与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5: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参加牛津St Hilda College的高桌晚宴(Formal Dinner)


本次组织的材料学院创新班暑期交流项目活动,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强了他们对专业学习及继续进修的兴趣,也加快了我院与世界名校的国际化合作进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国际交流的平台。



图6:项目结束同学们持结业证书与中英老师合影


    暑期牛津行短片:https://v.qq.com/x/page/d05502tkf5h.html


(图/牛津英林  来源/材创班学生  文/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









招生电话:87110737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