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下午,以“木质纤维素及衍生分子催化转化”为主题的2025年第二期交叉学科圆桌论坛在先进造纸与纸基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D306会议室顺利召开。我室王小慧主任、任俊莉副主任,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不同学科领域近30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由我室任俊莉副主任和房瑞琪副教授共同主持。
本期论坛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室“生物质催化转化”方向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深入挖掘该领域当前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强化校内外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交流,为合作研究做好铺垫。论坛召集人为我室该方向PI团队负责人房瑞琪副教授。
王小慧主任讲话
会上,王小慧指出,学科交叉是应对复杂科学问题的关键路径,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不同领域知识、方法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思维,催生突破性成果。全重圆桌论坛定位为小而精的、面向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主要由全重PI团队负责人组织,邀请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长的师生参加,希望大家发散思维,围绕论坛主题畅所欲言,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叉。
本期论坛特邀9位来自不同学科的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廖玉河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吴先元教授、龙金星教授、房瑞琪副教授,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欢副教授、杨光星副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王超教授、舒日洋副教授及轻工化工学院刘启予副教授等。青年学者们围绕论坛主题,分享创新成果,畅谈研究心得,共同启迪新知。
专家学者作报告
在圆桌讨论环节,青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在生物基环氧树脂、木质素定向解聚、木质素基防腐涂层、木质素衍生烃类燃料、二氧化碳还原以及生物质小分子转化等多个方面深入讨论交流,并针对该方向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难题阐述观点,现场气氛热烈。
论坛交流现场
此次论坛围绕生物质及衍生分子的催化转化,成功架设青年学者跨学科对话平台,构建理论前沿-技术痛点-实践需求三位一体的思维框架,依托沉浸式研讨激发创新共振效应,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和科研思维,有效活跃了实验室科研氛围。在后续工作中,实验室将陆续举办系列专题圆桌论坛,为更多师生提供形式丰富的跨领域、跨学科、跨院校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联合研究、资源共享等方式,形成交叉学科协作的学术共同体,推动更多思想激荡与碰撞,促进学术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图:张晓灵
文:房瑞琪、张晓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