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湾高赛”)决赛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室陈广学教授团队牵头的参赛项目“全彩色3D打印系统关键技术和应用”的专利组合荣获决赛优秀奖,樊慧明教授团队牵头的参赛项目“智能化纸质文献批量防老化保护技术”获评初创组前50强。
据悉,本届湾高赛以“贯彻新发展理念 树立高价值专利标杆”为主题,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江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自2019年以来,湾高赛已举办六届,已成为国内知识产权领域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一项赛事。本届大赛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海内外1660个参赛项目,初审通过1147个项目,均创赛事历届新高。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大赛最终决出金奖10项、银奖15项、优秀奖25项。
获奖项目简介
陈广学教授在决赛答辩现场
参赛项目:全彩色3D打印系统关键技术和应用
参赛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工丽颜(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陈广学、田君飞、何明辉、朱琦、袁江平、陈奇峰、江子涵
获奖证书
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深入研究彩色3D打印颜色再现机制,突破了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研制出纸基材全彩色3D打印软硬件系统和功能性材料,出版论文著作50余篇,并获得20余项国内外专利,包括2项国际专利和16项国内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以及3项软件著作权。
参赛项目获得的其它奖项
纸基材全彩色3D打印功能性材料应用模型
经第三方评估,项目专利组合市场价值达3546.12万元,技术方案全面,创新性强,有效避免了解决相同技术问题存在其他可替代性方案的可能性。项目成果已获金桥奖项目奖二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等多项荣誉。基于专利技术研发的纸基全彩色3D打印样机系统,以技术先进、效率高、颜色再现好、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相较于国内同类系统具有明显优势。目前样机已完成研发测试,并在一定范围内应用,预计批量生产后,年销售量超1000台套,产值2-3亿元,目标客户包括国防军工、教育机构等。此外,项目还可创建全彩色3D打印服务中心,承接个性化打印业务,预期将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樊慧明教授在决赛答辩现场
参赛项目:智能化纸质文献批量防老化保护技术
参赛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档案馆
团队成员:樊慧明、王海滨、任俊莉、付时雨、王彩虹、刘建安、牟洪燕、刘传富、张宏伟、张春辉
获奖证书
该项目团队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A+学科和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承担广州市政府特批的“古籍脱酸增强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联合广州市档案馆等单位,团队深入研究纸质文献老化损毁机理,开发出16种修复材料和创新的自动分页、真空除水脱气、雾化脱酸增强方法,以及智能化整册文献批量处理设备,有效突破纸质文献保护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修复保护效率并延长文献生命周期。
近五年,团队获得2000余万元科研项目资助,申请PCT国际专利6件、中国专利150件,授权中国专利114件,包括2件美国发明专利和1件欧盟专利实审。项目成果获得广东省造纸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部级媒体专访报道30余次,充分展现了项目在纸质文献修复和保护领域的重大影响力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