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12月2日,第四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联合承办,以“模拟与仿真·过程工程的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结合化学化工、轻工纺织、能动冶金、食品制药、材料资环等过程工业行业发展状况,结合在低碳高效绿色智能转型升级方面的迫切需求,推动先进技术在我国过程模拟与仿真领域的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徐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张东辉、郭烈锦,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欧洲科学院院士苏宝连,中国化工学会监事长华炜,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朱庆山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设立了“生物质转化和轻工制造领域模拟与仿真及前沿交叉”“过程系统工程建模、分析与优化方法及其工业应用”等六大主题、11个分会场,并专门设立研究生专场,受到国内学术界极大关注,有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500余人参会。
会议开幕式致辞
徐向民在开幕式上向参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模拟与仿真作为未来过程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已成为发展流程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对于推动过程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行动共识,为学科内涵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李静海院士与华炜监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模拟与仿真在我国过程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过程工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他们期待与会学者以本届会议为契机,深化合作,联合创新,为我国过程模拟与仿真的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会议主旨报告
会上,多位业内顶尖专家分别围绕高精度体相水力场、高炉炼铁过程、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反应、数学建模、孔科学与工程、铁资源高效低碳利用等主题作主旨报告。会议颁发了22个优秀口头报告奖、6个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和10个优秀墙报奖。
会议颁奖现场
本届会议搭建了产学研高效沟通平台,邀请14家企业在会议现场开设展台,让更多过程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直观了解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发展潜力,助力学术界和企业界协同创新和长远发展。
企业展台交流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过程模拟与仿真作为一门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为人工智能的落地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本届会议提高了青年学者及学生对该领域研究的兴趣,扩大了学科影响力,并进一步推动了过程模拟与仿真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应用。
图/文:宋涛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