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9月28日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和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中心小学两校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共计50多人参加了以“科技逐梦,点亮未来”为主题的“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主题研学活动,活动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本次科普活动是粤黔两所学校结对帮扶校际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其中远道而来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中心小学有7名老师和16名学生。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和国重博士支部的师生们共同参与活动。
走进科普基地,科普老师首先向各位同学介绍了造纸常用的木材、竹子、草类、皮类等原材料,由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变为纸浆的过程,并将准备好的纸浆发给各位未来的小科学家作为纪念,大家很兴奋地争抢着接过老师递过来的洁白纸浆。
接下来,由科普基地的博士给同学们演示由浆料变为纸张的过程:加入浆料、输水过滤、铺纸吸水、滚轮碾压、高温烘干、成纸,并由部分高年级同学进行了实际操作体验。抄纸完成后,还给每位同学分发一张手抄纸作为纪念。
在纸质文献修复实验室,科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珍贵的纸质文献酸化、老化、损毁的原因,纸质文献保护与修复的原理、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向各位同学展示了纸质文献脱酸增强装置的操作流程,让大家亲身感受纸质文献智能修复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学习的认识。
师生们来到轻工食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普老师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先进的实验仪器和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近距离观察这些从未见过的仪器设备,同学们好奇地问这问那,展示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最后,科普老师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题给同学们做了一个科普讲座,介绍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在世界的传播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主任樊慧明教授表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科技进步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让孩子们走进科学,走上科技报国、科技逐梦之路,激发他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离不开学校、社会各方的支持与合作。今后基地和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持续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共同点亮孩子们的科学梦。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