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学术动态

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应邀来我室进行学术交流

发布时间:2024-06-21 访问次数:411

  2024年5月19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应邀来访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做题为“Probing CO2 Reduction Chemistry over Model Single Atom Catalyst under Operando Condition”的学术报告。我室50余位导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大师面对面研究生科研工作交流会”。报告会由彭新文副院长主持。

 刘彬教授在做报告

  刘彬教授首先对其课题组相关情况及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刘彬教授对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展开详细而生动的讲解,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CO2电化学还原技术的重要性,指出单原子催化剂在CO2还原领域因具有独特的选择性且反应位点明确而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原位表征和工况条件下的动态表征在目前电化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刘彬教授设计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的单原子催化剂作为模型体系,结合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原位穆斯堡尔谱等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对电催化CO2还原过程催化活性中心的动态演化、反应中间体的结构以及反应界面关键物质等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报告会现场

  在互动环节,现场气氛活跃,研究生们踊跃提问,与刘彬教授就单原子催化剂设计、原位表征技术和工况条件下的动态表征及其在生物质领域的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刘彬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耐心地对每个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他不仅分享了自己在交叉学科研究、理论探索、科研思路形成、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见解和心得,还就如何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研究生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并为在场同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

 

交流互动环节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研究生们近距离接触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极大地拓宽了科研视野,为后续开展高质量科研提供了启发与思路。


  刘彬教授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电)催化和原位/operando表征。刘彬教授于2002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学士学位(一等荣誉),200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之后于201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取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杨培东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并建立电催化研究实验室。2017年2月,刘彬老师晋升为副教授,获得终身教职。2023年1月,刘彬教授加盟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近年来,刘彬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期刊如Nat. Energy, Nat. Catal., Nat. Water, Sci. Adv.,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Joule, Chem,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截至2023年12月,他引次数超3.6万次,H指数为95(Google Scholar)。2016年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材料化学杂志》评为新兴研究者,2018年被美国化学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评为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2019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交叉领域“高被引学者”,2020-2022年被Clarivate Analytics评为化学领域“高被引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