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马东阁教授&陈江山研究员团队:高效且光谱稳定的蓝色准2D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2025-04-09 10

该论文聚焦于提高蓝色准二维钙钛矿的电致发光效率和光谱稳定性。钙钛矿材料在发光二极管领域(PeLEDs)具有巨大潜力,但蓝色PeLEDs的性能仍落后于红色和绿色PeLEDs。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一种有效的策略—间隔阳离子工程,来构建具有高效蓝色发射的混合卤素准二维钙钛矿。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马东阁教授&陈江山研究员课题组利用间隔阳离子工程策略,实现高效和光谱稳定的电致发光,有望拓展钙钛矿发光二极管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首先引入胍离子(GA+)作为路易斯碱,其亚胺基团上的氮原子(通过静电势分析证实具有显著负电势)与不饱和铅原子形成有效配位,显著减少了卤素空位等离子缺陷,成功实现了缺陷钝化,降低了陷阱辅助的非辐射复合损失。其次,创新性地采用双间隔阳离子策略调控相分布。研究发现,准二维钙钛矿薄膜中混合n相的形成与有机间隔阳离子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密切相关。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引入“自由”GA+间隔阳离子会促进低n相的形成,而通过优化双阳离子组合,我们有效减少了低n相的比例,实现了理想的相分布调控。随后,通过分子动力学表征揭示了不同准二维相之间的能量传递,发现采用阳离子调控的薄膜实现了更快的能量传递。最后,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效蓝色发射特性的准二维钙钛矿薄膜,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高达91.5%,基于该薄膜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实现了21.1%的外量子效率。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光谱稳定性,电致发光发射中心位于489nm,且具有仅19nm的窄半高宽。这项工作从分子相互作用、相分布调控到晶体相间传递三个层面,为准二维钙钛矿光电器件的性能提升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SpacerCation Engineering Enables Blue Quasi-2D Perovskites to Achieve HighlyEfficient and Spectrally Stable Electroluminescence”为题发表在Small上,其中通讯作者为马东阁教授,陈江山研究员,王磊教授,邢贵川教授,第一作者为余不凡博士生。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206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01219,51973064),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23B1515040003, 2019A1515012142, 2024A151501026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B121206000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3AFA034),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开放项目(NO. 2021WNLOKF014) , 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Skllmd-2023-05)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501333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1号楼

电话:020-87113184 传真:020-87113184

邮箱:skllmd@scut.edu.cn

欢迎关注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