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正文
  • 关于举行加州理工鲍成英博士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发布者:梁栋  发布时间:2019-01-02  浏览次数:1765

    报告题目:微腔光频梳:一种新型的片上飞秒激光器

    报告时间:201915日上午10

    报告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杨中民 教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1912

     

    报告摘要:基于高Q值的光学微腔的光学频率梳(microcombs)是近10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颖的光频梳产生方法。特别是近年来观察到的亮孤子(bright solitons)和暗孤子(dark solitons)锁模的微腔光频梳,为实现可重复的高相干光频梳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也为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微腔光频梳有望实现片上集成的低功耗、高梳齿功率、高相干性多波长光源的产生。这种片上频率梳光源将在高容量光学通信、任意光学波形产生、快速距离测量、光谱分析、光学频率合成、光原子钟和高频率微波信号产生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报告将介绍微腔光频梳的机理与发展现状。其中将先介绍亮孤子光频梳的产生机理和一种基于模式耦合的单亮孤子脉冲的产生方法。之后将介绍在正常色散区和反常色散区分别观测到的呼吸亮孤子和呼吸暗孤子动态过程。最后将介绍双光梳光谱技术及其在微腔光频梳梳齿相位表征和快速成像上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鲍成英于20161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并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工作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瑞士Chorafas基金会青年研究奖,2018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光学工程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20161月至201710月于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10月至今获Resnick Institute Fellowship资助于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高Q值微腔的光频梳产生机理及其应用。目前在Phys. Rev. Lett., Optica, Opt. Lett.等期刊上发表一作文章17篇。


    «返回上一级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