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学术科研  学术动态> 正文
  • 关于举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靳根明研究员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发布者:梁栋  发布时间:2018-12-14  浏览次数:557

    题目1浅谈核辐射

    报告人:靳根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冯兆庆研究员

    时间:20181219 (星期三) 上午9:00

    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题目2原子核的来源

    报告人:靳根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主持人:冯兆庆研究员

    时间:20181221 (星期五) 上午9:00

    地点:物理楼(18号楼)二楼213室学术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物理与光电学院

                                         20181213

    报告简介: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铀盐的实验中,首先发现了铀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开辟了原子核物理的蓬勃发展。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是存在与所有物质之中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abg射线。a射线只有进入人体才会造成伤害;b射线照射皮肤后会有明显烧伤。这两种射线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就不会太大。g射线穿透性强,危害距离远,可直接穿透人体,但危害比其它两种射线要小。报告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核辐射探测和防护方法,介绍宇宙演化中原子核的形成和利用加速器开展相关天体核合成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靳根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8年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经参与低能核反应机制研究,中能重离子核反应中热核性质的研究,新核素合成和研究,核天体物理研究,放射性核束引起的核反应等研究工作。80年代的低能核反应中8Be转移研究成果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奖;90年代与同事一起从事新核素合成和研究及热核性质研究。不仅取得了我国新核素合成零的突破,合成研究了20多种新核素,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热核性质研究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2006年,负责了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取得了一批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果,储备了一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我国Si半导体探测器技术和线性核电子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先后与同事一起发表了几十篇重要学术论文。曾任《原子核物理评论》主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兼任《Chinese Physics C》副主编至今。

    «返回上一级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