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简介  概览
概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始建立于1952年,成立了机械制造、锻压、焊接、铸造、汽车等专业。1952年,第一台数控铣床在美国诞生。1958年,日本仿制出第一台数控铣床。19598月,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机工系全体师生经过艰苦奋战,研制出属于中国最早一批的数控铣床XK5140,为国庆十周年献上一份大礼。当时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对数控机床液压马达随动系统的反复试验和装配,大大改善了铣床的工作性能,使铣床工作更加稳定和准确。通过程序控制,已能准确的仿毛主席的字体写出“人民公社好”等几个大字。这在当时,无疑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是全体华工人的一个骄傲。其后数控铣床历经几代人的改造和升级,长期服务于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为学院培养了一批批的数控人才。如今,作为数字制造时代发展历史的见证,它已被更新更好的设备和技术取代,但谁也不会忘记它曾带给我们的荣耀,它无疑代表着华工人的一种传统,那就是:创新,与世界同步。

2008年学院整合,由原来的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也进行了整合,将原来的机械制造、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控制、焊接和锻压实验室整合到一起。中心全面承担着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及材料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课程。机械工程专业的前身叫作“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7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随后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2009年通过了卓越工程师认证,现已招收4届机械工程卓越班。中心全面承担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于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现在制造技术实验室、焊接检验实验室、模具实验室、机电一体化综合创新实验室、测量与控制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和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横跨6座实验大楼,包括19号楼,模具楼,10号楼,29号楼,30号楼和工程训练中心的部分实验室,约4千多平米的实验教学用房。实验教学中心随着实验教学体系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后,实验室条件得到迅速发展,大批先进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设备进入实验室,自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已投资超过4千万元,购置设备520台套。目前中心每年面向的本科生接近1000人,承担着本科生3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工作,每年承担约33128人时数的实验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训练不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理论的理解得到加深,而且学习了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设备,接触到了机械工程的一些比较前沿的课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目前中心建立了基础性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教学配套协调的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设施一流、管理规范、设备共享,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发挥华南理工大学在理工学科的传统优势,将学校一贯以来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重视,全面贯彻到新世纪机械工程学科的培养过程。注重机械类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这也是与华南理工大学自身所倡导的“高素质、三创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中心通过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引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水平,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工业实践的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宽泛的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心遵循教育部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按照《高等学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建设目标、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要依托,努力争取建设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全国、建设适合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实验教学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