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韵鸣教授组织牛津大学Languages of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中国的语言:过去,现在和未来)工作坊并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9-23 浏览次数: 132

2024531日,基地负责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单韵鸣教授与牛津大学All Souls College(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Miriam Meyerhoff教授联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Languages of Chin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中国语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作坊。会议由万灵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近十位中国学者和学子展示了关于中国语言的研究,加深了中外学术界对于中国语言的了解。牛津大学多个学院,语言学、教育学等多个专业的师生旁听了工作坊,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会议由Miriam Meyerhoff教授致辞开始,随后牛津大学的中国学者、学子依次分享学术报告,涉及语音、句法、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多个方面。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嵬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作主旨演讲,题为Digital social media, cultural flow and trans -ing Chinese(数字社交媒体、文化流动与跨文化中的汉语),并向中外听众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球华语大词典》


图一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嵬教授作主旨演讲


单韵鸣教授在工作坊中作学术报告,题为The Transmission of Min, Cantonese and Hakka in Indonesia(闽、粤、客方言在印尼的传播)。单教授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向在场学者听众展示了汉语方言海外传播的调查、发现与启发,引起了听众极大的兴趣和讨论。最后Miriam Meyerhoff教授高度评价当天的学术活动,“”If the students got even a quarter of what I got out of it, then it was invaluable to everyone如果学生们从中获得了哪怕是我所获得的四分之一,那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价的)。


图二 基地负责人单韵鸣教授作学术报告


此次学术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基地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基地将继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术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 广州市 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1楼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文化协同创新研究基地,邮编:510006
电话(Tel): +86(0)20 39381061 E-mail: gdpdic@scut.edu.c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re for Language & Cultural Studi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1-206,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