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主任安然教授应邀参加同济大学“当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教学”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7-12-09 浏览次数: 278

128日,安然教授应邀参加由同济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系列论坛的首届论坛:当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教学研讨会。该系列论坛旨在发挥学术研究、实践创新与政策创新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策划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教学的目标、方略、路径和方法,以新的思想内涵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外传播,为全球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对话,跨文化教育和教学展示的平台。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智库的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共67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论坛共分为四个单元。安然教授作为嘉宾在第一单元新时代中国文化解读与国际传播发言,就留学生教育方面的问题与参会学者展开热烈的讨论。

与会嘉宾合影


    安然教授提到的一个很耐人寻味现象:到目前为止,在留学生教育方面,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往往是关注海外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后,对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否适应,但是很少会去关注中国学生这一主流群体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安然教授借用一个比较专业的学术术语来表达,这当中其实有一个濡化的过程,也就是双方在持续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在华南理工大学,安然教授主讲一门《跨文化传播》课程。课上,除了使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和指定教材外,她还在课堂上引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影片段、视频、相关研究论文,还让留学生讲述自己的跨文化经历等等……在这个以大量互动为主要授课方式的课堂里,濡化发生了:一些英语表达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国学生,感到自己需要去适应不同于平时的全新课堂;在和一些国外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时,不少中国学生意识到,很多时候,不同的立场形成不同的见解,要学着以跨文化的视角去看待和自己持不同立场、看法的外国留学生的意见,并通过沟通达成共识。而一些留学生也坦言,在这样的课堂里,自己就像一条离开了水的鱼,毕竟,当大家处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和文化圈中,谁都不会有不适应的体验,而在多元文化中,适应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举行的前一天,2017127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语言与跨文化交流学术周,特邀基地主任安然教授前往开设讲座,题为《孔子学院发展研究》。讲座中,安然教授简要介绍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与管理研究项目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成果。安然教授及其团队主要从跨文化传播与管理等理论出发,对孔子学院做了多方面细致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出版了多本研究著作。讲座中,她着重介绍了孔子学院中方人员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研究课题。他们主要以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考察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心理濡化过程和结果。访谈和研究的过程让安教授感慨颇多,并赋诗一首:致汉语志愿者教师。安教授饱含深情的朗诵将讲座推向高潮,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共鸣。

讲座现场

最后,安教授总结到,针对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多元文化的认知和融通能力是必须的,多元的多层级的包容协商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崇。理念的更新和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具有多元化的包容心态和能力,这是一个组织、建构的过程,需要孔子学院中外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中国 广州市 大学城 华南理工大学 B1楼 广东省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基地,邮编:510006
电话(Tel): +86(0)20 39381061 E-mail: gdpdic@scut.edu.cn
The Centre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1-206,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hina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