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华南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一是建立领导和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为组长,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志愿服务领导机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规划、管理、指导和培训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室和指导机构,加强对社会实践等重点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指导,并委托相关学院指派专业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和全程跟进。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强化规范指引和评价考核。学校把志愿精神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并制定了志愿服务活动大纲考评体系,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办法》;建立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名称、服务内容、累计时数等进行认定登记和考核评价;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志愿者注册制度,目前全校共有300余支学生志愿者服务队,3万多名注册志愿者。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完善保障措施。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报告会、素质拓展计划等教育培训活动,在学生中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志愿服务,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大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保障。
——结合学生实际,搭建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近10年来,学校共组织60万人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走上街道、深入农村,开展普及环保知识、清洁环境卫生和植绿护绿志愿服务,开展普及科技、法律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志愿服务,开展倡导文明礼让、协助交通管理志愿服务,在社会上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文明风尚。二是开展扶危济困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敬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敬老爱幼、帮孤助残等服务活动,在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弘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增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三是开展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四是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参加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灾难救助活动,出色完成了广州火车东站服务、地方电力抢险、汶川志愿服务工作。五是组织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和西部服务计划。近几年共选派近100名学生志愿者分赴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参加支教、支农等志愿服务活动。
——注重品牌建设,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注重探索形成具有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并长期不懈地坚持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清明义工”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23年,累计参加1.8万人次,累计时数6.9万小时,获得了“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奖”和“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并被评为“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事件”;“1+3”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筑苗计划”等10个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建设志愿者服务项目获得广东省财政支持。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以“三农”为主题,组织近2万名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走访农户,开展社会调研,取得丰硕成果。其中,2009年寒假组织3000多名学生深入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738篇和数篇专项论文,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2009年暑假,又组织开展以广东实施“双转移”、“双提升”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社会调研,取得良好效果。
报: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中共中央办公厅、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民政府
发:本部领导,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省部共建、省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有关新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