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多方合力培养化工过程安全人才
发布时间:2015-12-17   浏览次数:61

2015年11月8日,第三届国际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教育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华南理工大学邱学青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陈砺委员、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傅伟杰(Bertrand Furno)、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努北堂(Bertrand de La Noue)、费克集团科学顾问Jerome Taveau、普莱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李小河、广东寰球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剑光、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惠莲、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以及道达尔集团共同主办,旨在搭建一个供政府、企业、高校等就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人才培养进行经验分享交流的开放平台。本次论坛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道达尔、普莱克斯、费克集团等知名外企均派出资深安全技术及管理专家参会;来自全国22所高校,参与教育部化工安全类课程师资培训班的60名专业教师也应邀列席本次论坛;法国驻广州总领事傅伟杰和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努北堂在致辞中也表示将借助中法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等机会,引入更多的企业、机构及专家共同推进相关化工过程安全技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的开展。本次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及教育论坛分上下午两部分,分别为上午的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论坛和下午的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此外会场外还专门设置了安全文化展区,包括安全设备展示、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知识有奖竞猜等,吸引大批与会者及学生的参与。

在早上的演讲环节,道达尔集团安全管理、监控及文化副总裁Pol Hoorelbeke、欧洲火灾与爆炸信息协会(FABIG)主席Bassam Burgan、费克集团科学顾问Jerome Taveau、普莱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安全总监李小河、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分社社长杜进祥等纷纷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及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各自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上的独到经验与先进做法,诸如重大事故与复原、国外大学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火灾与爆炸、安全管理文化、化工安全类教材编写等与业界、高校进行分享,一方面达到共同探讨安全工艺最新技术,互通有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让高校学生对一线生产有更多了解,拓展学生行业视野。

在下午的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的六支队伍经过激烈的竞争,从全国22所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争夺最后的特等奖。为更贴近现实的化工安全生产需要,本次决赛评委除了由企业资深技术及管理专家担任,他们以自己在安全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支撑,对参赛学生作品存在的问题给予专业性的点评,以此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安全生产的观念。最终,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火炬设计团队凭借严谨细致的作品设计及张弛有度的现场展示斩获本次比赛的特等奖,同时也获得5000元的奖金。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参赛队员钟炜炜表示:“通过比赛,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还让我们对化工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以一个未来工程师的身份,不遗余力的去传播安全文化,引导更多的人树立安全意识,为化工工程安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正如邱学青副校长在欢迎致辞中说到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集合各方面力量才能更好的推动高校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为此本次论坛的另一重点就是校企各方单位就“高等学校如何更好地培养化工过程安全人才”这一话题展开的主题访谈研讨,使与会的各方对面临的化工安全形势及最新的安全防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让校方及在座的学生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高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化工安全人才方面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本次论坛是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安全中心举办的一次涉及企业、政府部门及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本次论坛首次与教育部化工安全类课程师资培训班结合起来,意在让参与培训的专业任课老师一方面通过课程讲授、座谈研讨等环节交流各自所在学校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列席论坛,亲身体验高校如何与企业在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合作,并借助这些老师的影响,在其所在高校推广相关模式,使更多的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及相关部门参与进来,共同促进我国化工安全人才的培养工作。(文/佘建伟,图/刘历、化院IC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