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术交流 营造浓厚氛围 ——新一期学术论坛精彩回顾
2023-05-12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学术热情,2023年5月5日—7日,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王殿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席裕庚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夏元清教授,在3号楼6楼会议室举办了3场学术报告,系列学术报告分别由裴海龙教授和副院长俞祝良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约200人次参加。
5月5日上午王殿辉教授学术报告现场 5月5日下午席裕庚教授学术报告现场
5月7日下午夏元清教授学术报告现场
王殿辉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随机配置网络(SCN)基本原理和算法。DeepSCN(深度随机配置机器学习理论)是王殿辉教授于2017年创建,目前这一学习模型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得到了广泛认同并正在产生积极影响。本次报告重点介绍构建随机学习模型的约束条件和意义,阐述随机配置学习算法的优点及在工业数据建模领域的发展潜力。王殿辉教授结合多年来的在神经网络随机学习算法领域的研究经历,通过如何澄清学术界30年来对随机训练算法的误区,并原创性地提出了深度随机配置网络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系列学习算法,用可视化的方法展示了随机配置网络与其它随机学习模型的本质区别和优越性,从而说明在人工智能研发中原创基础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裴海龙教授主持 王殿辉教授做报告
席裕庚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预测控制应用扩展的思考。席教授分享了他模型预测控制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预测控制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和扩展方向,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的原理、运行机制、应用现状和前景等,重点分享了预测控制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十分丰富。
俞祝良副院长主持 席裕庚教授做报告
夏元清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智能云控制与决策理论及其应用。夏教授首先引出为什么要开展智能云控制与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的这个课题,详细介绍了智能云控制和决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述了控制理论实际应用面临的挑战和关键科学难题。然后详细介绍了采用系统的在线辨识与建模关键技术来解决,最后结合模型预测控制、数据驱动控制、云网边端协同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实现系统的自主智能控制。
俞祝良副院长主持 夏元清教授做报告
教授们的报告深入浅出,富有启发,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馈。在座的师生就相关研究问题和报告者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莫鸿强老师提问 张浪文老师提问 李向阳老师提问
感谢王殿辉教授、席裕庚教授和夏元清教授为我院师生所作的精彩报告。
王殿辉教授合影留念 席裕庚教授合影留念
夏元清教授合影留念
部分师生感想:
2020学硕高志敏: 王殿辉老师的讲座过程干货满满,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有有趣的故事,发现BPNN存在的问题,在工业AI上效果不够好,王老师提出的SCN,不仅训练速度快,精度还很高。让我明白了搞科研要严谨,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拿来就用。
2021级学硕殷竣: 通过王殿辉教授的生动讲解,我深入了解了随机配置网络在工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对于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授的精彩演讲,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更启发了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张浪文:席老师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预测控制理论支撑,又有紧接地气的实践应用案例,他从总体概念、基础算法及理论分析、实用算法及应用技术诸多侧面描绘了预测控制的全貌,各部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预测控制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在较高的视野上拓宽研究和应用预测控制的思路。
2022级博士陈妍:席裕庚教授对预测控制如数家珍的述说,让我对其学术的严谨态度十分佩服,受益匪浅。
2022级专硕吴振炜:之前在学习模型预测控制的时候就拜读了席裕庚教授写的《预测控制》一书。今天有幸在线下听了席老师对于预测控制应用的进一步拓展思考的讲座,从预测控制应用领域的扩展、分析与总结,到思考与展望和结论与注释。让我对预测控制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预测控制更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优化控制算法。这一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哀微:云计算以前一般认为是计算机领域的热点技术,夏老师首次提出云控制这个概念,将传统控制与云存储云计算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天空地海系统协同控制问题。夏老师从自抗扰控制、到预测控制到云控制,夏老师的研究一直在打破自己的舒适圈,迎难而上,引领控制界的潮流。听了夏老师的讲座,我们意识到,学控制的人不能只学控制,要积极延伸到计算机等相关领域,在工业互联网时代,自动化人将有更大的作为。
2022级博士钟启燊:夏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前半部分讲述了他前期在自抗扰控制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后半部分则重点阐述了他在智能云控制与决策理论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夏教授在英国工作期间,开始从事云控制的研究,实现了从网络控制到云控制的转变,并在2012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本次讲座让我了解了云控制在时滞问题上相对于网络控制的优势,同时也让我对云控制未来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