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报告人


    陈华富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府创新领军人才,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题目:脑空域信息传递和时域演化动态网络方法
摘要:脑功能区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即功能整合,脑疾病如何影响脑功能整合,以及随病程加重如何影响其它脑区域结构的变化,脑功能随时间演化的网络特征是当前脑信息探测研究的重要领域。报告主要介绍Granger 因果方法和模型,脑运动执行系统的功能因果网络,精神疾病患者脑功能因果网络,精神疾病患者脑结构因果协变网络,揭示脑认知功能活动区域间信息传递特征,脑疾病引起脑区域间信息异常传递的特征。介绍部分精神疾病脑时变网络异常变化的特征。
报告人简介:陈华富教授,主要从事磁共振脑影像数据模式识别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神经与精神疾病影像机制研究,探测疾病的典型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主持科技部863、重点研发人工智能2030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杰青和面上等20余项科研项目。在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方法及在认知和神经精神基本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性的创新研究。作为主要作者在Science Adva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sychiatry,Brain, PLOS Biology, Neurolog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Cerebral Cortex, NeuroImage, Human Brain Mapping,IEEE Trans MI/BME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0篇,被SCI引用7500次,入选ESI高倍引论文11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陈俊龙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特聘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IEEE Fellow

报告人简介:陈俊龙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特聘讲席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曾任澳门大学科技学院院长、美国德州大学工学院终身教授。陈教授是IEEE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 FellowIAPR Fellow、国际系统及控制论科学院IASCYS院士、香港工程师学会 Fellow、我国自动化学会的Fellow及常务理事。陈教授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期刊主编,曾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期刊主编 (2014-2019)。陈教授曾任该学会国际总主席(2012-2013),资深主席(2016-2017),担任IEEE SMC学会 IEEE Fellow 的评审委员主席、常务理事及杰出演讲师。陈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文章300余篇(200余篇在IEEE Transactions),在Web of Science 他人引用10000余次,谷歌学术引用22000多次。2016年他获得了母校—美国普度大学的杰出电机及计算机工程奖(Outstanding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ward)。2018年获 IEEE系统人机控制论的最高学术奖--IEEE 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 Wiener Award)。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科瑞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戴道清 教授,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生物数据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正快速产生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这使得利用这些数据建模解决复杂问题成为可能。本报告将评述及介绍其中的一些技术与结果。
报告人简介:戴道清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曾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研究方向:统计学习理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生物信息学。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roceedings of AMS”,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MC”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以及教育部基金项目四项。曾为3rd ISAAC(Berlin, Germany, 01.8)和5th ISAAC(Catania, Italy, 05.7)的Session organizer,第五届中国生物识别学术会议(04年)程序委员会主席,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ite or Infinite Dimensional Complex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05)的 Organizing committee member, Asia-Pacific workshop on visual image processing(VIP'05)的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郭茂祖 教授,计算机基础系系主任兼软件基础教研室主任、自然计算研究室主任,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报告人简介:郭茂祖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生物信息学专业组副主任、CCF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专委会常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常委、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理事,《计算机科学与探索》、《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会评专家。曾任第十二届、十三届基金委信息学部评审组专家,中国机器学习会议(CCML2015)大会主席。主持完成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2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蒋田仔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基于影像的脑网络组图谱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脑图谱是研究脑结构与高级认知功能之间关系不可或缺的工具,脑图谱的绘制也正在从单一的解剖结构描述到集成结构、功能和连接模式等多种知识的多模态图谱。利用多模态活体脑磁共振成像数据和基于连接模式的脑区亚区划分方法,我们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即脑网络组图谱。脑网络组图谱为加深人们对于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的认识,为理解人脑结构和功能开辟新途径。 本报告首先介绍脑网络组和脑网络组图谱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包括脑网络组的定义,脑网络组与脑连接组的区别,脑网络组的主要研究方向,脑网络组图谱绘制的思想以及与现有脑图谱发的本质区别等方面;然后介绍如何从脑网络组图谱在宏观尺度解析记忆、语言和情绪等高级认知功能的脑网络基础以及脑网络组图谱在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报告人简介:蒋田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脑网络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MAE),IEEE Fellow, IAPR Fellow,AIMBE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多种国际刊物编委,北京脑网络组与类脑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会长,中国解剖学学会常务理事和脑网络组分会会长,2021国际神经网络大会(IJCNN2021)主席,曾任国际“医学影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学会”理事及第13届年会(MICCAI 2010) 大会主席。主要从事领域包括多模态跨尺度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基于脑网络图谱的脑机融合和脑疾病早期预测和精准治疗。在所从事的领域已发表SCI收录的论文300多篇, SCI他引17000多次。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已受权42项。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2020),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等

    胡斌 教授,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IET Fellow

报告人简介:胡斌教授国家特聘专家、973首席科学家、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已公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可穿戴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兰州大学教授;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IET Fellow、Chair of TC Computational Psychophysiology、 IEEE SMC;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科技委委员。长期从事情感计算、心理生理计算研究工作,在Science(Oct.2,2015)上提出了Computational Psychophysiology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美国科学院、医学院两院院士 Michael I.Posner 教授的评价为“心理生理计算将引领新的研究热潮”。申请人及其团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 300 余篇。获2014年度中国侨界创新人才奖,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专利金奖(均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国家变革性技术“基于心理生理多模态信息的精神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 ”及军委科技委“精神状态评估技术”等重大项目。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精神障碍客观、量化诊断与非药物干预的发展。

    厉力华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报告题目:影像基因组学的一点思考与若干研究进展
摘要:TBD
报告人简介:厉力华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之江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图像信息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委)、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智能生物医学研究,围绕疾病早期检测、诊断和精准化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和生物信息处理、智能化诊疗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等问题开展研究创新。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攀登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以及美国国防部和NIH等项目二十余项。获专利十项,其中两项美国专利被柯达公司所采用。发表科研论文和国外著作章节一百五十多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项目和课题。2012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

    李烨 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心血管健康信息学
摘要:心血管急性事件70%发生在医院以外,其短期预测是防控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主要难点在于全天候连续健康信息获取难、多维度大数据挖掘精度不足等。报告面向心血管健康状态在心脏传导、结构、功能等多尺度定量表征及融合分析的需求,在可穿戴泛在感知和医学智能计算两个方向开展研究,并实现成果的产业转化和临床应用。
报告人简介:李烨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会会士(RSPH Fellow),国家发改委健康大数据国地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鹏城学者。2008年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职工作,近年来围绕可穿戴泛在感知、健康大数据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共发表文1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0余篇,IEEE期刊论文25篇。担任Information Fusion期刊和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期刊编委、IEEE JBHI, IEEE Sensors J. 等特刊编辑,并多次担任IEEE/ACM普适计算和生物医学信息技术领域重要国际会议如PICom、BodyNet、EMBC、BSN&BHI、UIC的组织委员会成员或分会主席,组织了首届深圳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应用国际大赛。被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6件9件已转化到国内外企业,获3个医疗器械注册证和1项欧盟CE认证,主笔电子健康相关国家/行业标准2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020年“深圳市抗击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中华医学会卫生管理奖等。承担国自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

    王建新 教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首席科学家

报告人简介:王建新教授,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ACM Sigbio China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业组副主任委员。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项目“信息处理算法及物理实现”首席科学家。从事生物信息学、计算机优化算法、网络优化理论等相关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等科研课题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Bioinformatics、TON、TCOM、TCBB、JCSS、Algorithmica、ISMB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指导研究生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