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构建内核,探寻平衡
个人简介:
李隽炀,前沿软物质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同年就读美国阿克伦大学聚合物科学硕士。目前,在阿克伦的课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超声条件下聚合物链中机械因子的激活与机理。
校友自述:
在此先感谢程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人久走难免迷茫,程先生却总不惜指点。我总是感激他建树累累,不变的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殷切期盼。今年是我硕士毕业的一年,这篇文章是一个给我回顾与展望本科、硕士两次毕业经历的宝贵机会。
自我意识的成长:不惧失败,努力前行
我曾在本科初期经历了充满探索与自省的成长历程,但得益于学院特有的双导师制培养体系,每位本科生都能获得教授团队的全方位指导。我的导师陈坤老师始终关照我的生活和学业,鼓励我跨入科研的门槛,在本科毕业设计上第一稿堪称任性的尝试,也得到了她的耐心指导,并在其他优秀师长的认真指导下得到了完善。
本科毕业就像一阵大风,而我并没有对风向做好心理准备。考研失败的我仓促之下提交申请,赶上了当年来Akron读硕士的机会。等待签证,办理手续的日子充满未知,不加限制地摄取网络信息以期构建认知,却滋长了我对另一个世界的焦虑和恐慌。签发,启程,抵达。全新的事件接踵而至,忙得让人没空回首喘息,只得全身心地投入学业专注实干,以激发我的求知欲与对科研的独立探索。
当进入研究生阶段面对体系化的课题设计时,初期也经历过认知重构的阵痛。承蒙我的导师王军鹏教授耐心指导,不仅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研究课题思路,也给予我不切实际的初步想法的高度宽容。在组会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我收获了无法用言语衡量的新灵感与知识,并学习了许多能派上用场的技能。一路上遇到的帮助使我再次向前跨步出发。
我现在的课题研究方向是机械化学,旨在通过分子链传导机械力,使得其中脆弱的化学键选择性地发生断裂。这一特性可以使得特殊分子的激活或者高分子的降解在特定的机械刺激下实现,可有效助力可降解环保事业的开展。在课题研究中,当现象成功证实了推理,那种触电般的美妙足以抵过科研过程中的孤独感。科研心态的起伏实属必然,而正是这样的闪光点才成为我求学经历的珍贵回忆。
寄语:打好基础,系统化学习
本科必修课上的许多知识,坦白来说已无从回忆细节,只记得老师们巧妙的思路和精彩的比喻让理论课堂也气氛活跃。在这里,我想劝告学弟学妹们学好数理基础的必要性,因为一旦打好了基础,有了系统化的思路,再次唤醒只会轻车熟路。在研究生组会上,导师曾问我何为假设,我当时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这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积累便没有输出原创的能力,但后来在阅读更多的文献之后我自然地提出了更好更有价值的假设。
结合国内外的学习科研经历,知识体系、学科体系,语言体系、文化体系等,是一个复杂微妙的课题。不管是跨国学习,还是跨学科学习,都需要重新构建自我能力,重新去适应。思维混沌时,请记得多与师兄师姐和导师沟通,积极参加讲座,多与外界产生联系,不经意间积累的知识最后真会有质变之时。
时至今日我还谈不上优秀,但作为走出软物质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我也慢慢从优秀师长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发展自己的内核,探寻属于我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多样的世界存在缤纷的答案,如果将人生当作课题,我想继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也真心祝愿大家能够找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