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干燥器、电池、电容器等大众熟知的产品性能的提高,以及环保净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核心技术,都离不开软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成果。4月26日,来自日本东京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华南理工大学的9位专家齐聚研究院,聚焦“导电聚合物-金杂化纳米棒的干燥”、“固体核磁共振波谱表征”、“软物质微形态工程”等话题,深入探讨软物质结构与动力学基础科学难点,探索其中的应用价值。
“Pierre-Gilles de Gennes被称为‘软物质之父’,也是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他的《测度理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聚合物物理学中,中子衍射可用于测量聚合物构象,这在X射线下是不可行的。传统上采用光散射稀释溶液中分子量和大小的测量,随着激光的非弹性散射变得容易。这种‘光子拍’方法适用于聚合物链整体运动的动力学。而不管是中子衍射法,还是光子拍法只不过是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和动态光散射(DLS)。”研讨会上,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Mitsuhiro Shibayama教授详细介绍了各种散射来表征软物质结构和动力学的方法,强调了结构与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散射技术对于软物质科学是有用的和不可避免的手段。Mitsuhiro Shibayama教授开场报告即为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定调。
全天9场报告主题鲜明,要点突出,交流顺畅。中山大学张鹏教授在研讨会上分享了最新的金纳米棒(AuNR)研究成果,干燥后的混合棒可形成具有长期顺序的组件,让聚合物壳层与PEDOT、PSS组分相分离后,一个导电PEDOT层和非导电PSS层在金芯周围形成膨胀状聚合物层干。这个序列有助于导电网络的形成在粒子膜中,使其在干燥后立即产生高导电性。“小角X射线散射(SAXS)是研究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结构的一种实用方法。而我们对光束线进行了全面升级,包括光学、电子、样品环境和数据采集系统,这些进展为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结构信息的高通量研究铺平了道路”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李娜博士表示。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刘峰教授、广州大学袁学锋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程贺研究员以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殷盼超、文韬、张荣纯三位老师分别就“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块分子的自组装”、“大型制造用软物质的微观形态工程”、“对聚苯乙烯玻璃成型过程动态特性的直接静态散射研究”、“揭示多氧金属酸盐功能背后的微观机制”、“聚合物中的手性结构”、“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等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研讨会十分注重学科交叉和领域融合,邀请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工程等多学科领域背景的专家参与,以推进国内外软物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的成果交流,就难点问题深入探讨,协同推进该领域的科研进步,为实现高水平科研提质提速。(图文/余锦婷 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